所以才有后来韩小双盯着周小安挑毛病,韩大壮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马寡妇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高挑,骨架宽厚,大圆脸,大眼睛,很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
最突出的是她的身材,穿着肥大的大棉袄和拖裆大棉裤,竟然还能看出她胸前的鼓鼓涨涨和肥大的屁股。
周小安明白了,她能逃过一劫,是因为韩大壮喜欢这样的啊!
她倒是不怨马寡妇,不过,既然她有这个心思,那就不妨利用一下,让她帮着她顺利离婚,说不定还能让她得偿所愿嫁到城里去呢!
事关重大,周小安顾不上她缺了一块的头发了,冲马寡妇的方向露出一嘴小白牙,大姐,我离婚就靠你啦!
第四十七章 马寡妇
马寡妇也冲周小安笑,别人不知道周小安,她可是在他们来那天就打听清楚了的。
今天看到了本人,她的眼睛马上亮了!就这么个huáng毛丫头,瘦得跟个小jī崽子似的,能留住男人?
马寡妇和韩大壮是在她娘家相看的,没订婚也没张扬出来,柳树沟的人都不知道。
二叔婆见周小安看她,就把她带过去,“你马大嫂可是咱生产队妇女里gān活的一把好手!别人一天能纺二两棉花,她能纺三两还早早收工!”
本省地处华北平原,棉花种植非常广泛,以前农村妇女冬天的主要活计就是纺线织布,虽然现在棉花被国家收购,纺线织布已经不像解放前那样大量,可大部分农村妇女还保持着自己纺线织布的传统。
所以看一个媳妇是不是能gān,一天能纺多少线就成了重要标准。
周小安捏着衣角腼腆地小声叫了一句“马大嫂”,就低着头不再说话了。
马寡妇看见她脸上的淤青,嘴角的笑更盛,“妹子,坐下说话!你们城里人不用受咱农村的苦,没见过纺线织布吧?来,当个新鲜事儿看看玩儿吧!嫂子一看你就投缘,坐下咱好好唠唠!”
周小安一副想坐下又不知道该不该的样子,求助地去看二叔婆。
这么没主意,怪不得被婆家嫌弃!马寡妇看周小安更顺眼了,招呼得也更热qíng。
生产队队部是一个四大间的大筒子屋,一铺大炕将近二十米长,炕上地下摆满了纺车,周小安最后还是坐在了马寡妇身边,一边看她纺线,一边低着头听她说话,只偶尔抬头冲她抿嘴笑一下,算作回应。
越听周小安越高兴,马寡妇这张嘴太厉害了!她才坐下一会儿,就从“妹子”变成“小安”了,“马大嫂”也变成“桂香姐”了!甚至她在婆家受气也让人家几句话就给套出来了!
这么八面玲珑不动声色地厉害,真是太适合韩家了。就韩老太和韩小双那副欺软怕硬窝里横的蠢样子,遇上这位才是克星呢!
周小安老老实实地坐着,胆小又蠢笨的小动物一样,被马寡妇一步一步地诱哄着露出了老底儿。旁边的一群婶子大娘还不住点头,“这俩人可真投缘!”
连二叔婆都笑了,“可不是!我们小安不爱说话,得亏德辉家的嘴巧,能跟她说到一块儿去!”
周小安抬头冲大家笑一下,接着做她胆小没注意更没心计的受气小媳妇。
马寡妇把新剪的短发别到耳后,露出ròuròu的耳垂,一边纺线一边垂着眼睛笑,手指捻着棉花,纺车转得飞快,浑身都是自信。
看见了周小安,她本来都有些歇了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就这么个木头疙瘩一样的女人,huáng花大闺女又能咋样?有工作有城里户口就比她qiáng了?!
就凭她的长相,男人只要不瞎就一定会选她!就凭她的巧手,沛州城里纺织厂的女工也照样比得上!
再说了,那韩大壮是先看上她的!撬行(cha队,第三者)的是这个木头疙瘩!她能抢自己的男人,自己凭啥不能给抢回来?!
马寡妇手里的纺车转得更快,心里也飞快地盘算起来。
她是个寡妇,这辈子就这样了,如果这回赌赢了,那就翻身进城里享福!如果最后还是不成,那就接着做她的小寡妇,回农村老老实实嫁人。韩家怕惹麻烦,肯定不会到处宣扬,谁还能知道她去城里gān啥了?
这买卖怎么都赔不上!堵了!
周小安看马寡妇不说话,也不主动说话。跟聪明人办事,点到为止,做多了说多了反而是画蛇添足。
他们不用你提示、推动,让他们自己费脑子琢磨去,越自视聪明的人越是只相信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