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子妃的倒掉_作者:茂林修竹(186)

2017-06-04 茂林修竹

  便提了马鞭指着,问身边人,“那小将是谁?”

  他身边站的是南朝降将。形势所迫,受降归受降,心还是在南边的,当即就道:“那是南朝太子,去年在襄阳,夜袭江北大营,令慕容将军吃败仗的就是他。”

  慕容隽在北朝素有战神之称,他这么一说,北秦军将中当即就是一阵骚动。

  秦帝一时脑抽,竟然又说:“真是少年英武。洛涧那边报来的谢涟,听着也很耳熟。”

  “是谢太傅的侄儿,谢涟并如今守襄阳的卫琅,都是太子的臂膀,在襄阳时都和慕容将军对阵过。想来慕容将军的战报里,该也提到过他们。”

  秦帝点了点头,道:“江南还是有人才的。”

  虽qiáng作镇定,然而想到丞相临死前的谏言,南朝“君明臣贤”,不由懊悔自己的糙率轻枉。面上已经有了难色。

  淝水东岸,司马煜列阵以待。

  不过话又说回来,两军各自bī近河岸列阵,隔水而望,根本就打不起来。因为谁都不会蠢到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渡河。势必还要来一次分兵迂回,偷渡淝水。

  “谢涟到哪儿了?”司马煜就问他身旁的王琰。

  “击溃了良荣军之后,抢渡了洛涧。眼下正沿着淮水急进,最早明晨就能赶来。”王琰道。

  “秦军那边有什么动向?”

  王琰道:“暂时没有……”这孩子说话素来谨慎,轻易不会揣度,然而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我看着,他们像是……还没有渡水一战的想法。”

  司马煜笑道:“这是被阿胡打怕了,在拖延呢。**”

  谢涟五千人轻松击溃了北秦十万大军,如今淝水东岸可是有五万大军的。北秦军用乘法算了算,觉得自己三十万军队有点悬,心里很是胆怯。明明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却不敢主动进攻。

  “还没对战,先输了阵势,这一仗也许比我们预想的要乐观。”司马煜道,“不过没关系,他们不来战,我们主动去找。”

  谢涟果然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却没有急着跟司马煜回合。

  这年轻的将军兜了一个大圈子,往东去解了洛涧之围,清除了腹背受敌的隐忧,又往西绕回到最前线,令秦军始料不及也措手不及的两渡淮水,避开了淝水秦军的防线,再一次绕到了秦军背后。他其实就是南朝大军的迂回部队,只不过他在大迂回里嵌套了一个小迂回,大胆的故技重施,并且再度得逞了。

  在他手中,计不在新,用兵不落陈套,灵活百变,总是令敌人猜不胜猜,防不胜防。

  而这个时候秦帝还不知道有尖刀已经cha入他的后背,正派人去劝降司马煜。

  司马煜gān脆利落的接见了使者,更gān脆利落的回绝:“有战死之志,无降敌之心。带我的回信给你们主公,你们紧bī着淮水设阵,令我无法渡河。如此僵持下去,势必持久对峙,两方都没什么好处。不如你们稍作退却,等我渡河列阵,再一战决雌雄。我们速战速决,如何?”

  使者将话带回去,不久之后便送回秦帝答复,“可。”

  ——秦帝也有自己的盘算,他可以趁着南朝军队渡河,阵仗不整,防备最弱时攻击,一举拿下。自以为这是将计就计。

  双方议定,各自回营准备。

  转眼入夜,夜光如水。

  营中战马嘶鸣,火把噼啪作响。

  谢冰、庾虔等人已各自回帐。司马煜连月疲惫,也早早的入睡。

  而王琰就在司马煜营帐临门处裹了张毯子。他是军中司马,因其年少,谢涟不肯将他带到前线去,便留在营中协助司马煜处理文书。原本一切顺利,但上个月阿狸忽然捎给他一封私信,让他小心照料司马煜,防备司马煜身旁闲人。

  王琰固然年少,然而跟着王坦和谢涟等人浸yín久了,心智早熟,该明白的事都明白。

  她阿姊来信不会只是处于人qíng,让他照料姐夫。只怕是后边出什么事了,令她警觉起来。

  司马煜和谢涟还要临机决断,他在这些事上欠缺经验和见识,便不cha手。阿狸捕风捉影的事,他也不说出来令他们烦忧,只自己加倍小心。司马煜一应吃食起居皆经过他的手,防备得滴水不漏。

  这些日子他自己也渐渐看出一些端倪。

  他在处置文书上有长才,营中军务多经他筛选,才到司马煜手中。即便如此司马煜也冗务繁杂,难得饱睡。偏近来又常有半夜来报,将司马煜从梦中唤醒,说的却是些无关紧要的事。令王琰十分恼火。这孩子不惯往坏里揣度人心,但一开窍就想得比谁都细致。连带着自己处置过的些琐碎小事,就隐约看出来,军中只怕有人故意疲扰司马煜,令他不能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