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殿寂静无声。
暗中策划的几姓豪qiáng,仿佛约定好,全部眼观鼻鼻观心,集体失声。
与此同时,北地的消息传回建康,知晓事qíng大概,桓容眉心拧出川字,开始认真考虑,究竟该不该淌这趟浑水。
如果决定cha手,必须仔细谋划。
青州和桓汉之间隔着徐州,拿下地盘不太现实。如果贸然行动,必然会导致两国开战。别说秦策,他现在也没准备好,仓促开打,哪怕最后能够获胜,损失也定然不会小。
不要地盘,只救人?
或许可行。
桓容铺开舆图,手指沿着建康滑向盐渎,撇开陆路,顺海路向上,最终停在青州所在。
青州治下有郡临海,甚好。
第二百八十四章 乱成一锅粥
早朝之后,谢安独自被留了下来, 由宦者引路, 往内殿议事。
不解天子何意, 谢安进殿之后,行礼落座, 并未着急出言,只是看着铺在面前的舆图,心头微动, 难得有些出神。
桓容坐在矮榻后, 命宫婢送上茶汤糕点, 尽数退出殿外。
殿门合拢,吱嘎一声轻响, 唤醒沉思中的谢安。
“谢司徒, 朕召司徒前来, 实是有事相商。”
“陛下请讲。”
桓容的态度如此慎重, 谢安心中登时有了计较。看到面前舆图,想到北地之事, 脑子里闪过数个念头, 不知不觉间, 目光定在青州之上。
“日前秦青州刺使唐公洛反, yù投我朝, 司徒以为如何?”
桓容开门见山,谢安神qíng变得凝重。
“臣闻唐公洛乃氐秦旧将,勇武果敢, 气力超群,能坐制奔牛。箭术更是非同一般,可百步穿杨。仕氐秦时有灭代之功,授征北将军。”
桓容静静听着,知晓唐公洛有这份本领,并不感到意外。如果没有过人的本事,如何会以降将的身份得到重用,甚至坐镇一州。
从种种迹象来看,秦策防备唐公洛不假,但也确实在用他。
然而,并州的事又该如何解释?
桓容捏了捏手指,忽然觉得,说不定秦策并非“主谋”,七成以上是为他人背锅。
“秦氏伐长安,唐公洛功劳不小。苻坚身死之后,秦氏收复各州,其亦有大功。”
说到这里,谢安似想起什么,惋惜的摇了摇头。
“秦策善用人,奈何疑心太重。”
接下来的话,不用谢安细说,桓容也十分清楚。
唐公洛出任青州刺使,貌似手握大权,实际上,却是被关在笼子里,左右动弹不得。
青州南临徐州,原为秦璟治下,现为秦玦镇守;向北是冀州,由夏侯将军驻兵。
东行是大海,没有海船,无异是条绝路。
西面是兖州,驻扎此地的将领是秦璟旧部,加上隔壁就是秦玒驻兵的洛州,但凡有风chuī糙动,青州立刻会被包了饺子。
这样的安排,足见朝堂对降将的态度。
唐公洛倒也能忍,始终兢兢业业,没有半句怨言,为秦策镇守青州。
可惜,树yù静而风不止。
无论投靠秦氏之前还是之后,唐公洛得罪的人委实不少。长安朝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和他生过不快。
尤其是秦策削减豪qiáng势力时,唐公洛成为一柄锋利的快刀,伤在他手中的人很是不少。
有秦璟在前,世人很少会注意到唐公洛。被他收拾过的豪qiáng却时刻不忘,逮住机会就要反咬一口,以解心头之恨。
并州之事是偶然,也是必然。
即便今天不动手,隐在暗处的人也不会长久沉默。总有一天,唐公洛会成为明晃晃的靶子,一步步被bī入绝路。
谢安一边说,桓容一边思量,脑子里飞速转动,考虑接下来该如何开口,才能让谢司徒接受他的提议,并代他出面说服王彪之。
郗愔那里不用担心。
郗超出马,只要有利益可得,一切都能搞定。
实事求是的讲,这对父子的关系究竟如何,桓容也有点看不明白。
换做几年前,桓容可以斩钉截铁的说,郗愔有大义灭亲之心。现如今,郗愔的继承人依旧是郗融,始终没有改变,但是,郗超出入丞相府的次数却愈加频繁,常常一留就是半日。
不只是桓容,满朝文武之中,凡是知晓早年之事,差不多都跌破眼镜,很是想不明白,这对父子究竟是在唱哪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