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楚鸿天真回来了,而饭桌上还有一人,楚家姑爷王建安。
见过楚家“正品”都不在,她和王建安这俩外姓人陪过节的吗?没办法啊。楚亦锋不用说,楚亦清估计是不敢回来。
楚鸿天没当着儿媳的面儿问姑爷,怎么有一阵子不来了呢,始终保持笑呵呵的,愣是说今天家里到的全。
而毕月在饭桌上正跟王建安探讨:“姐夫,童童学什么乐器了吗?”
“钢琴。那孩子随我,一上钢琴课就掰不开手指头。我怀疑根本就没有音乐细胞。”
“老师也这么说的?”
“那倒没有。一见我们就告状,他调皮啊。”
毕月觉得,那老师估计匠心气太重,恐怕也不是个有天赋的,怎么能没发觉呢,调不调皮管着吗?
她摸了摸王昕童的脑袋瓜,笑眯眯道:“谁说我们童童没音乐细胞,咱家童童乐感很qiáng的,非常棒。”
王昕童立刻更喜欢舅妈了,夹起一个jī大腿就放毕月碗里了,瞬间餐桌上响起很多人的笑声。
梁吟秋松了口气,她忽然意识她儿媳有点儿变了。经了事儿因为创业?或者是怀孕要当母亲?总之成熟多了,不像原来,即便没表现出来也能感受到棱角分明。
毕月却没笑,她郑重建议道:
“姐夫,我没开玩笑。童童对音乐的qíng绪很敏感,他应该生活里就有表现,估计你们没注意。老人带孩子也不太在意。
不喜欢弹钢琴不要硬让他学,可以试试大提琴小提琴,鼓,乐器多着呢,他一定会对某样乐器感兴趣。”
王建安微蹙眉:“真的?弟妹,别因为是咱家孩子偏心眼。”
“真的。”
低头夹菜时,毕月想,如果楚亦锋敢像王建安似的,不相信自家孩子的特别聪明之处,她一定把这问题上升几个高度让他反省。
中国式家长总是这样。夸别人的,表达出来的,自家孩子连隔壁吴老二都不如。她最讨厌这样。
她生的孩子,一定是最优秀的,她不需要贬低教育,她的娃们最棒。
第六二一章 就差一哆嗦
毕月的车刚熄火停在家门口。
几十秒钟啊,她娘踢里踏拉的往外跑的声就响起。后面跟一串儿,舅舅舅妈、两个弟弟,最后才是她爹。
今天元旦嘛,饭店休息了,要不然她爹这个时间还不在家呢。
毕月还知道,她爹这一定是在等她,就为了看她一眼。要不然啊,看着吧,等会儿就得去烟酒行。越是来年来节的,他爹那一摊子越忙。
刘雅芳自动自觉开后备箱,舅妈扶着毕月下车。
一兜子、两兜子、三兜子,还有一大塑料袋。
“哎呦天儿,咋又拿回来这老些东西?咱家冰柜里冻不下了,我都怕放仓房招耗子。”
大家伙接袋子陆续进院儿。
毕月前脚跨过门槛,后脚她娘就磨叨道:“咋样儿啊去那面儿?对你好不好?让你gān活了没?”
“我这样能gān啥啊?对我,嗯。”
“你这孩子,嗯是啥意思?你老公公回去了没?没说亦锋嘎哈去啊?”
毕月摆摆手,意思不用舅妈扶,发现她爹站一边也挺关心瞅她,这才qiáng打起jīng神回道:
“回去了。就说让我放心,啥事儿没有,不用瞎琢磨。”
刘丰和顶着喝红的一张脸。
这一停工他松懈jīng神了,跟酒可亲了,天天像个酒蒙子。
还会劝呢,就像是他可懂这里面的事儿似的,大嗓门道:
“就是。姐啊,姐夫,别问啦。人家人民子弟兵gān的活跟咱们能一样吗?保密工作是第一,人家有规定不能瞎说的。”
刘雅芳边拎着东西往仓房去,边嘟囔道:“哎呀咱家有的是鱼,咋给你啥你拿啥呢?你瞅瞅又拎这老些东西,我还得拾掇。这塑料袋……妮儿啊,你咋能买糖葫芦呢?你不能吃了!还买这么多?”扭身停下脚,瞪毕月。
毕月这回笑了:“不是我买的。我公公回家路上碰到包了的。说是元旦了,小贩还扛着卖糖葫芦不容易,谁道他咋想的?反正给我和他姐家孩子一家一半儿。我总不能不要吧。”
你看,啥事儿就分谁gān。刘雅芳一听是楚鸿天买的,不是毕月嘴馋大手爪子乱花钱,脸上立刻有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