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这什么歌?我咋没听过?”
“我教你哈。黑黝黑,想想我们的祖先,黑黝黑,革命传统不能变。爷爷是个老红军啊,我为爷爷唱歌谣,献给爷爷片心呀……”
等毕晟跑过来找哥姐回家时,他看到的就是两双戴皮手套的手正捧着雪球打雪仗呢。
“姐,哥。”
小少年跑的羽绒服帽子都被chuī掉了,捡起两个雪球对着他哥姐就砸,也忘了要回家的事儿。
过会儿付娟也来了,好嘛,她也加入雪仗中,后屁股摔的全是雪。
漫山遍野传来四个人的笑声。
毕月捂着鼻头:“毕成,哎呦我鼻子,得亏不是做的,别对着面门摔啊。”
“姐,是亲的吗?别往我脖领子塞,啊!凉死我了!”
“娟子?娟子快跟我把狗蛋儿按地上。”
……
刘雅芳和四个孩子大眼瞪小眼,训道:
“走个搭个,都多大了,还打雪仗?瞅瞅你们那鞋,全是雪水,都给我出去磕打磕打跺跺脚,也不注意个形象。”
小溪和小龙人人身红色小唐装,抱着大苹果歪头瞅妈妈舅舅们笑的咯咯的。
后来毕月在正月初二,还没正事儿领着俩宝牵着老太太,去看了蹦爆米花。
“砰”的声,楚老太太站在众人中,高傲的笑了,结果俩宝哇声吓哭了。
等毕月和毕成抱着俩孩子回来时,后面跟串儿小孩子们。
小溪和小龙人在妈妈和舅舅的怀里总是偷偷瞅那些小孩子。
有的小朋友上前给他们大米花,俩宝还有些羞涩道:“谢谢。”
对着外人,他们略显腼腆,可对着大哥大,听到爸爸声音,能童言童语抢着唠二十分钟电话。
毕月挺佩服,她有时候都听不懂,可楚亦锋却跟俩娃聊的顺畅极了,有时候她终于抢下电话了,大哥大叶出警报声了,提示即将没电……
“二舅,怎么了?有事儿说呗。”
舅姥爷家的那个二舅,略显不好意思道:
“月月,你舅姥爷说,咱俩处的好,让我扑奔你去京都,让我别在这抢那口饭了。”
毕月瞟眼刘雅芳:“怎么了?”
刘雅芳也跟着问:“啥意思?”
“姐,月月,唉。三五句话也说不清。反正我哥现在给刘大鹏那个加工厂当负责人呢。其实本来应该是我。总之,这不是怕我抢嘛。我也觉得,总不能在这堆块哥俩为那点儿营生抢破头。”
毕月明白了。
刘雅芳也懂了。她向来跟大哥家关系般。当年穷,人家就躲的远远的,现在嘛,就那么回事儿。指定没这表弟跟她仗义。
毕月就更是了,二舅向来跟她处的好。
“可以啊,二舅,我那正好缺人手。咱去大城市展更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抢不抢的,你是张罗事儿的人,早晚也能出头。这么的吧,你先跟着京都那面的工头学段日子,学个差不多给我管别的地儿,你看行吗?”
“太行了外甥女。我去喊你舅姥爷去。他怕难为你,非得让我来先说。我当时就说了,你能办自然会办,多余让我打头阵,整外人那套gān啥。”
第六八三章 游山玩水
从京都到滁州,全程千多公里的路,毕月带着两个孩子在四月初时,不顾娘家婆家的碎碎念再次出了。
而这次离开意义可不同。
她在离开前,仅日常生活用品就给在南京的毕成邮了四大麻袋,这还不包括毕成之前给她带过去的。
毕月觉得这次也能像往常般很顺利。毕竟她家那俩宝都走顺腿了,有吃有喝能玩能睡觉,去哪都成。人家俩宝宝可有见识呢。但让她意外的qíng况生了。
车刚上京津唐,小溪开始找人:“妈妈,姥姥呢?”
毕月接过孩子的饼gān袋,自顾自吃了起来,含糊道:
“姥姥在家呢,咱去找爸爸。”
“噢。”小溪有些不开心的扯了扯huáng色毛衣小披肩,扯完又百无聊赖的把拽掉小礼帽,露出她那齐耳短,开始摆弄帽子。
毕月吃着饼gān斜睨她闺女,咬的嘎嘣嘎嘣的,没敢多招小大人儿。
还顺便撇了眼她儿子。
小龙人正老老实实地坐在后座,顶着蘑菇头型,穿着小白衬衣、外搭灰色毛衣外套、牛仔裤,鼻梁处还卡个大蛤蟆镜,副大爷样在扭头看车窗外景色。大概是看的挺满意,两个小短腿还悠来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