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八十年代逆袭_作者:YTT桃桃(467)

2017-05-19 YTT桃桃 年代文

  楚亦锋回笑了下,心话:到时候学校发。谁给你买那个?傻不拉几的!

  一挑眉,像是坏笑般,大步流星的离开,冲卖糖葫芦的招了招手。

  刘雅芳拽了拽毕铁刚的衣袖,眼睛里冒着亮光的瞧热闹,纳闷问道:

  “你说也真是怪了哈?咱跟着小楚这孩子出来,就没人敢过来问咱是不是住店照相买不买车票的,他们是咋看出来的呢?还能认出谁是外地人不外地人?”

  毕铁刚点点头,也挺唏嘘的瞧着:

  “那备不住练出眼力了。你瞅瞅,这刚亮天儿多大一会儿,人乌央乌央的(很多),天天瞅这老些人,看多了也就练就一双慧眼了。”

  怎么分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呢?

  楚亦锋给毕晟买了根儿糖葫芦正好回来听了个尾巴,给出了一个简单粗bào的解析:

  “叔、婶儿,你看那无论长发短发都烫头的妇女,还都跟要爆炸了似的发型,那一准儿是本地的。

  这一年半载的吧,京都流行烫头,就是明星,我瞧着都认不出哪个是哪个,那都一个模样。

  还有,你看那不管穿呢子大衣还是穿棉袄的男同志,对,你看那个,就那个现脱大衣穿中山装的。

  就那个形象,穿着多体面没用,只要胸口别支钢笔,那一准儿是外地人。

  所以这些招揽生意的都看出来了。

  现在人还不算多,等中午大太阳一出来,提着鸟笼子的,拎着水桶夹着大号毛笔来写字的,那都来了。

  这个城市很包容,它是首都,要面对四面八方的来客。

  其实哪的人也并不重要,咱不都是中国人?”

  刘雅芳笑的点点头,瞟了眼吃糖葫芦的毕晟,小声嘀咕道:

  “你不酸牙啊你?竟让你大哥花钱。个败家孩子。”

  刘雅芳早就知道毕晟身上的棉袄、帽子,那都是楚亦锋给买的了。

  你说那身行头还是她给吐的,人还在外头,又不能骂孩子,只能拿糖葫芦磨叽两句。

  四口人溜溜达达往停车的方向走。

  马路边儿停着好几台能拉开车窗的老旧汽车。

  有人穿着破旧棉袄,脖子上挂着黑皮兜子,喊道:

  “颐和园了,去颐和园了?还差两位?还有没有人要去了?”

  又有人对着那喊颐和园的人,就跟抬杠比嗓门似的,也扯着脖子喊道:

  “去八达岭的?我这还差一位,有没有要去的?要起车了啊?”

  听到这两嗓子,楚亦锋看起来是说给毕晟听,实际上是解释给毕家夫妻俩,摸着毕晟的脑瓜顶说道:

  “颐和园的昆明湖都结冰了,这时候不适合去那,也没个花糙的。夏天再去。

  至于长城,那上面都是冰溜子,估计你还没等爬多远,你那波愣盖儿就得卡秃噜皮喽!”

  说完,楚亦锋自个儿先乐了,回眸看向毕父:

  “叔,东北话是这么说的吧?波愣盖儿?”

  毕铁刚笑道:“嗯那。是这么说的。波棱盖儿就是膝盖,卡就是摔,秃噜皮就是破皮儿了。你还别说,你这孩子说的还怪地道的。”

  ……

  车都快开进热闹的早摊儿街了,刘雅芳还扒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中间的空隙那,磨叽着:

  “花那钱gān哈?婶儿回去给你做饭呗?家都现成的,你正好尝尝婶儿的手艺?”

  甭说一直陪笑脸的楚亦锋了,就是毕铁刚都嫌烦了。

  心话,怕孩子花钱,一会儿你就花呗。吃个早饭能花几个?磨磨唧唧的。

  不得不当着楚亦锋的面前打击自家媳妇道:

  “我看你这是不晕车了。”

  毕铁刚一句话,给刘雅芳gān没音儿了。

  你还别说,刘雅芳心里还真合计了呢,她也纳闷:

  就是说啊?今儿个咋没晕车呢?看来晕不晕车也分心qíng好不好呗。

  快要塌了的小屋子,一进屋就能闻到浓浓的油烟味儿。

  小小的早餐摊儿,那真是能尽量摆桌子长凳就多摆几个。

  要想在屋里走动,看起来也挺费劲。

  肩膀挤肩膀的,就像是要错不开身的环境。

  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刚才还开着轿车、穿着齐整的楚亦锋,现在也扯着嗓门喊道:

  “嘿,伙计?这呢!四个人,先给我来八根油条!”喊到这,停顿了一下,问毕家的几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