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群策群力,正所谓人多力量多,又所谓人民群众滴力量是无穷的。卫螭决定不自己一个人头疼了,gān脆让大家一块儿头疼吧。于是,卫螭找上了谢玖,不找她也没办法,整个大唐就他俩是穿越者,找别人,人家也不懂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26个字母吗?”
谢玖说着,还顺手拿起毛笔,在纸上按照记忆,顺着写下来,卫螭看得一阵纠结,就算是记不全,也不会弄错到这种地步,那明明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而非什么汉语拼音的字母。卫螭一阵长叹:“夫人,咱们孩子是要学汉字,不是外语,古代不流行外语,你确定要给孩子增加一门负担?”
谢玖被说得一阵脸红,低着头哼哧几声不出声了,直接把毛笔一推,嗔道:“那你自己想去,不要再问我,我就记得这几个。”
卫螭摇头叹息:“可怜啊,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生出来的,居然要我一个人负责,唉!……哎呀,动口不动手,女人要温柔,知道不?哎呀妈呀,好了,好了,我自己想,英文字母就收起来吧。”
说是这么说着,但是,也就是对照着谢玖的英文字母表,卫螭想起了几个,对照着写的,总感觉不全,还得仔细想想,真是为难了那厮,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努力回忆学前班的学习内容,除非厮就是台记录的电脑,不然要想起来,那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qíng,不过,只要有心,仔细想想,大部分还是能想起来,毕竟,咱讲了那么多年的中国话了。
说起认字,说起启蒙,卫螭特意去找孔颖达请教了一下,问问人家都是用啥方法给孩子做启蒙教育的。话说,古代又没有汉语拼音,一个字的读法,怎么才能正确的读出来呢,再说了,他和谢玖说的是现代普通话,不是如今的大唐官话,汉语拼音教的也是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是要孩子学大唐官话版的读音还是学现代普通话版的读音,这又是一个问题。
知道卫螭的来意,孔颖达倒是非常开心,客客气气的把卫螭迎进家中,笑着道:“卫大人,我们做启蒙教育的时候,教学生认字,一般采用的是反切法。”
反切法?!那是啥玩意儿?!
卫螭脸上估计写满了疑问,满脸求知的望着孔颖达,逗得老爷子笑的开怀,解释道:“所谓反切之法,就是采用两个读音相近的字,组合起来就是生字的读音。”
说着,孔颖达还示范了一下所谓的反切法,示范之后卫螭才明白过来,敢qíng所谓的反切法,就是采用两个字音相近的字,采用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韵母来组合成为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很繁琐,没有汉语拼音那么直观。反正卫螭是看的满脸的字,只差眼睛里面再转两圈蚊香了。
第52章 “媒婆”
向孔颖达请教了一番后,卫螭就准备告辞回家了,临出孔府大门的时候,孔颖达还热心的问卫螭是否要给卫府的两位小鬼头请启蒙老师了,还婉转的表示了下,如果需要启蒙老师,他可以帮忙介绍一个。
卫螭挠挠头,笑道:“多谢孔大人美意,只是如今孩子还小,暂时只计划教他们识字,孔大人认识的都是才高八斗的人物,请去教小孩子,似乎有làng费人才的嫌疑,我家的两个小鬼头,等再过个两年,到时候,再麻烦孔大人出面,帮忙介绍一位好老师。”
孔颖达听后,也觉得卫螭说的有理,便不再坚持,只是让卫螭需要的时候,可以来找他,说是别的人认识的不多,读书人却是认识不少,卫螭听得十分感激,真诚的表达了谢意后,才告辞回家去了。
知道了古代是用什么方法后,衡量之后,还是觉得先用汉语拼音教着,待孩子再大些,就请一个正规的启蒙先生,来教孩子们识文断字,起码,不能像孩子爸似的,明明有一肚子的知识,到头来却成了半文盲那么凄惨。
打定主意之后,纠结的就是准确的写出汉语拼音表了,卫螭记不清详细了,只好采用一个笨办法,集合了许多字,给那些字拼上拼音,然后一个个的找,终于排出了完整的汉语拼音字母表。
明明是平时常用的,见到字也能拼出来,但是,让单独拎出来写成表,那就是一件大工程,除了以前打字的时候会用到拼音,其余时候。还真是差不多都丢弃一边了。在大唐有没有百度大神可以请教,全凭着记忆,要把所有的拼音完整的默写出来,不是一般的难,是非常的困难。如今有了这个笨办法,总算弥补了记忆残缺地地方,力保了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正确xing和完整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