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_作者:糖拌饭(43)

2017-05-08 糖拌饭 种田文

  “那最后倒底怎么了?”这时杜氏从一边的蚕房里出来,也一脸好奇的问道。

  “唉,到底一夜夫妻百日恩,金花姑父都那般的丢下脸面了,又已经把苏氏休了,孩子也不要了,金花姑姑又是那个的软心肠,哪里见得了那个,也就原谅姑父了呗。这回,姑父是跟着我们一起回来的。”李正良道。

  “这样就好。”赵氏点点头。之前大家商量着也是这么个结果。

  “好什么呀,这金花姑姑先前那么对姑姑,就不是个好的,如今那苏氏生产不过三月,孩子也才三个月,说休就休,说不要就不要,总让人有些齿冷。”贞娘嘀咕着。

  又想着不知那苏氏先前知不知道李进财是李家入赘的夫婿,若是知道,那一切是自作孽,若是不知,李进财就太渣了。

  有些叹息,这李进财是个祸根,这回没能扫地出门,以后不知又要整出什么事来,只是这种事qíng却也不是她能管的,只能以后悄悄的盯着他点。

  贞娘这话,赵氏等人又岂能看不清,只是宁拆十坐庙,不毁一门亲,再说了,这种事qíng,终归只能李金花自己做主,别人是帮不了的。

  想着,赵氏瞪了贞娘一眼,不让她乱嘀咕,随后才又问道:“那苏州的茶叶店谁管?”

  “关了,正身正言查了账,亏了不少呢,不关还怎滴。”李正良瓮声的道。

  “这真是,以前不是听说挺赚的钱的嘛。”杜氏一脸奇怪的。

  “那李进财的话能信?”赵氏没好气的道。

  “都是chuī的。”李正良回道。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行了,都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赵氏挥了挥手。又冲着正良道:“大郎,你明天起就叫上正身,赶紧着做煤炉,已经好些个人问我了。”

  这些日子但凡到李家来窜门的人,见到那煤炉都要问问。

  “嗯。”正良点点头,他走之前,已经在油坊边上的砖窑里订了煤炉胆,其他的他自己就能搞定,再叫上城门dòng的几个兄弟,这活就能铺开了gān。

  于是各人回屋,一夜无话。

  第二十六章 抓鬼

  第二天,李六老爷子带着李金花专门在各房走了一遭,感谢各房族兄弟为金花姑姑撑腰。那李进财也跟在两人身后,脸色有些憔悴。见人俱陪着笑脸。

  贞娘在边上瞧着,只觉得这人若不是特别无能,便是特别的能忍,而从族谱的记录来看,显然是后者。

  “金花呀,我可跟你,这男人是回来了,不过,你可别再象以前那么傻,由着他要gān什么就gān什么,你需得警醒,家里钱财,房契地契等全要抓在自己手上,不能有半丝松手,这男人没了钱哪,他就翻不出你的手心。”赵氏将李金花拉到一边,面授机谊。

  “谢谢嫂子,我记下了,以后定牢牢看着他,定不让他有半分起贰心的机会。”李金花也沉着脸道。

  这吃一堑得长一智。

  贞娘清楚,六爷爷在的时候,这李进财是叫不起来的,就怕到时六爷爷走的时候,金花姑姑压不住李进财,嗯,到时就让自家大哥和正身堂哥看紧一点。

  总之小心无大错。

  随后李家六房一行人就告辞回李村了。

  “行了,gān活。”赵氏冲着家人挥手。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家里蚕养的风风火火,再加上近些年来纺织业的发展,这蚕丝的收购价高了起来,连带着蚕茧的收购价也涨了些,这两季的蚕养下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当然,蚕茧的收入仅是李家这几个月的收入的一部份,这几个月来,最红火的就是李记煤炉,自家大哥跟正身这两个堂兄弟算是最价搭当,大哥专心的带着城门dòng一帮兄弟把煤炉作出来,正身则脱了一身道装,拿出他平日里忽悠人的本事,贞娘又提点了一点后世的营销手段,一时间,李记煤炉在徽州就窜红了起来。

  虽说煤炉一出来,就有人模仿出来了,但是正身听了贞娘的话,在最开始宣传的时候就注意宣传李记这个招牌,于是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所以,尽管一些有实力的小商家介入,但李记煤炉依然占着徽州一半的市场。

  因此煤炉的收入才是李家这几个月收入的大头,只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赚的钱又投入了进去,毕竟先前只是小打小闹,如今李正良正式从油坊辞了工,在城外建了一个厂房,自己又起了一个窑,算是正经的办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