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此一生_作者:孟寻(735)

2017-05-09 孟寻

  蒋轩无奈苦笑:“既然是蓄谋已久,又怎么会没有证据呢!”

  “还有证据?”陆清容诧异。

  “某次攻陷敌营,打扫战场之时,江凌发现了有人冒充崔琰笔迹所写的书信。”蒋轩回忆道:“江凌并未庆幸提前发现了那些,而是担心尚有遗落他处的没被找到,于是和崔琰在营地大肆清查了一番,果真在几名俘虏身上找到了类似的信件。他赶回京城时,先是提前知会了我这事,另外还带回了崔琰的密折,折子上将其战术愈发详细地为圣上陈述,权当报备,以防万一。”

  “所以你一回来就说,若没有江凌,崔琰恐怕就要死在漠北了!”陆清容若有所思。

  “嗯。皇上收到密折,立刻就召了我进宫,绕着圈子问我对漠北战局怎么看,可见对战场的形势并不十分确定。”蒋轩说道。

  陆清容觉得,既然蒋轩有机会在皇帝面前阐述观点,那么皇上应该对漠北的qíng况有所了解才是。

  “既然你提前帮他们说了话,让皇上心里有数,而那些人伪造的证据又被崔琰提前收缴,那这参奏应该不会有什么效果吧?”陆清容希望如此。

  蒋轩却道:“坏就坏在,漠北的监军也跟那帮人混在了一起,在直接呈给皇上的密折里跟他们同一口径。你许是不知道,大齐朝的惯例,监军可以风闻奏事,无需举证。一切由圣上自行定夺。今日晌午,皇上就已派人给监军送信,详细询问此事,由于是密信,这内容谁也说不准……”

  陆清容听他的口气并不很乐观。

  她只觉得,朝廷之中远比边陲战场还要凶险万分。

  “所以你才说,可能不会给崔琰这个立大功的机会了……”陆清容想了又想,“可若真是临阵换帅,又能换谁去呢?”

  蒋轩冷笑一声,面色颇为不屑:“安乐伯那群人出了这么大的力气,大捷在即之时皇上若真下令换帅,这便宜自然是要跟吴家有关系的人才能捡了!”

  陆清容也早想到了这一层。

  只是吴家的那些子弟,酒囊饭袋一抓一个准,这领兵打仗,也能找出人来么……

  第四百一十五章 放榜

  皇上的密信送出多日,由于路途遥远,尚未有所回音。

  就在这几天里,坊间已经再无人讨论崔琰在漠北的事了。

  并非人们健忘,而是京城之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三年一度的殿试,作为科举的终极之战,在皇城之中如期举行。

  十八年前,景熙十七年,解元、会元同时加身的江慎之,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没能成功连中三元。

  这一次,则是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在他儿子江凌身上了。

  今时今日,朝居稳定,江慎之深受皇恩,江凌才高八斗……种种迹象似乎都显示着,江凌本次可以替父亲实现当年的愿望,成为大齐朝首个连中三元的状元。

  尤其那些看到江凌殿试归来的人,无不把他那轻松自得的表qíng理解成了志在必得的自信。

  等到殿试放榜那天,江凌的表qíng依旧不变,其他人却都傻眼了。

  京师会元江凌,位列皇榜二甲第四十九名。

  在所有赐进士出身的人里,他排倒数第一。

  只需再往后一名,就要跌落到同进士的榜单里去了。

  江慎之闻讯,心qíng五味杂陈。

  从起初的震惊,到后来的纳闷,再到最终的后怕。

  就差了那么一点儿,这要真成了同进士,还不如落榜来得gān净!

  落榜尚存来年再战的机会,若是得了同进士的功名,就必须要背着一辈子,想再考都不能够了。

  原本江慎之对江凌并无过高期望,只盼着他能考个进士回来就行。但后来江凌轻轻松松在乡试和会试中接连考了头名,才又让江慎之希冀非常,想着若父子二人皆状元,也不失为一件美谈。

  于是殿试放榜过后,江慎之便感觉落差有些大。

  他尤其想不明白,殿试不过只有一场策论而已,如何就能把名次拉到这么低?

  往年科举。殿试的最终位次与会试排名大都不相上下。相差十名以上的,都极为罕见,更不用说一下子落了将近五十名!

  倘若江凌又搞出什么离经叛道的惊人之语。那也该是直接落榜才对……

  江慎之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