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园春_作者:SISIMO(132)

2017-05-06 SISIMO 种田文

  但很快便抛开了,她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小人物,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处?

  如今的大梁,虽国力比不上盛唐,好歹比历史上的宋要qiáng一些,不会走到那一步去的。

  夕阳西下,宁博容在竹林中弹了一会儿琴,读了一会儿书,这一日于她而言不过是普通的一天,却不知,《少年说》便是在这一日,飞出了万里书院,直至万里之外。

  **

  第二日一早宁博容照例是早早爬了起来,到竹林中练武静坐,等她回到院中的时候,却是脚步一顿。

  因她听到了山下隐隐约约传来的声音。

  轻轻跳到屋顶上,极目远眺,是那群贫家子,刘湛回去了京城,他们留下了他的座位他的chuáng位他的东西,仿佛这个同学一日日的还同他们在一起一般。

  除了一开始的那二十三位之外,每三年万里书院都会招收一批资质尚佳的贫家学子,一次二十四人,是以,现在这些贫家学子共有四十七人之多。

  他们一向是起得比其他学子要早一些的,哪怕万里书院已经全部改制,所有的学子都必须早起上晨读课,但这些贫家子除了每日打扫卫生的早一个时辰之外,其余学子也会早半个时辰,这会儿,他们正绕着“cao场”跑步,平日里也是会边跑边背书的,今日里,那声音却比平日更加铿锵有力。

  “……少年qiáng则国qiáng!少年立则国立……”

  虽离得太远,只是断断续续的句子,宁博容却仍然觉得浑身jī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让她脸上都有些发烧。

  并非全是因为她“偷”来了这样的句子,而是听着这样振奋的呼喊,她觉得心弦震颤,哪怕在写出那样句子的时候,她也不曾想过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听着那些少年人喊出这样的话时,竟是这样让她心跳都加快了几分。

  而很快,其余学子便陆陆续续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到队伍里,平日里他们与这些贫家子并不往来,这时候,却似是毫无区别。

  因为,他们都是大梁的少年,如今他们大梁朝的边城正被北方蛮夷肆nüè,他大梁的士兵们正在前线节节败退。

  北方蛮夷不惧寒冬天气,而今年冬日早早到来,也是这些蛮夷早早发动劫掠战争打得大梁措手不及的原因。

  因为那几个在万里书院念书的北地将帅之子,那些战事消息早早传了来,竟是比宁博容等人知道得要详细得多,而刘湛因为上辈子完全没能参与到这件事里去,当时他正自顾不暇,是以匆匆赶回京城之时都已然晚了几天。

  因为他们几人的煽动,如今万里书院里本就弥漫着一股义愤的气息,而《少年说》一出,立刻将这种qíng绪凝聚成了一股新的力量。

  宁博容每日里都能听到越来越响亮的声音,每天早上跑着步,大声念上一遍《少年说》似乎成了万里书院的惯例了。

  她换上简单的浅蓝色齐胸襦裙,外套一件月白的窄袖长摆半臂,简简单单,清慡极了,抱上书到藏书阁中属于她自己的书房中去,焚香写字。

  这于她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

  而此时,云州城中已然到处是她的《少年说》,“说”本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体裁,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写法也灵活,是以宁博容只截取了这么小小一段,却已经算是符合当下时事的内容。

  “少年不读《少年说》,何有心气报之国?”

  待得宁博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已然是一月后,而她的名字已经随着《少年说》流传到了京城和北地。

  比起平安富庶的南方,京城和北地于这方面显然更有共鸣,于是,一时风行也算不上太奇怪。

  “这便是那万里书院山长之女写的《少年说》?”

  大梁如今的帝王历祯帝年纪已经不轻了,眼角已经有了深深的皱纹,只是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的俊朗模样。

  岁月在他身上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稳重端肃,更有说不尽的威严。

  “是,圣上。”回话的乃是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瞧着已经十分苍老。

  “倒是有些意思,听闻四郎在书院念书之时,与这小姑娘相处得很是不错?”

  “听刘护卫说,因这宁家小娘子是宁驸马的妹妹,也算和四郎有些亲戚关系,四郎便时常去她家,这宁家小娘子做得一手好菜,很得四郎的心哩,这红茶,便是她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