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举的好处多多,考的好可以当官,考的一般可以当吏,考的不好的也可以在村子当个私塾先生,重要的是一旦有了功名就可以免税了,即便是个秀才见了县太爷也不用下跪;科举不仅对平民男子具有改变命运的重大意义,对于像盛长柏这样的官宦子弟也很重要。古代的官职不是世袭的,盛老爹是官,但他的儿子们却也得靠自己本事考科举才能获得官职,否则盛家的兴旺便只这一二代了。
这些都是盛老太太说的,说的时候口气中自然透出一股郑重之意,明兰悄悄偷瞄她几眼,从很久之前明兰就发觉自己这位祖母很奇特,虽然出身侯府权贵,但却对那类靠萌袭的公孙公子很是不屑,反对那些靠自己本事考科举的学子却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估计当年她就是这么看上诗文倜傥的探花郎盛紘他爹的了。
明兰一边推理前qíng,一边不自觉的伸手想再去拿一个粑粑,却摸了一个空,发现盛老太太已经叫房妈妈把点心收进暖盒里送走了,盛老太太回头瞧见明兰伸在半空中的白胖小手,眉头一皱,苦口婆心的劝道:“小明丫,听祖母的话,你可一天天大了,不好像小时候那么吃法了,回头胖过了头,穿衣裳都不好看了。”
明兰讪讪的把小胖爪子收回来,她这不是掩饰美貌伪装低调呢嘛!
【作者有话要说】
整部红楼里,除了黛玉妹妹之外,我只喜欢三个半女子,平儿,鸳鸯,小红,外加紫鹃算半个,以上排名按个人喜好排的。
都说红楼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可是那些小姐就算再怎么悲催,至少也过过一段被人服侍的好日子,只有那些丫头,风光未必有她们,抄家卖人却跑不了。
我倒着说,我对紫鹃评价很高,但本质上她在潇湘馆过的日子还是舒服的,作为主子的黛玉当她亲姊妹一般,作为大丫鬟的她在潇湘馆拥有很大的权威和信服力,曹雪芹对她的评价是个‘慧’,她对黛玉的关心纯属发自内心,对黛玉的劝解完全是正面的阳光的,宛如大姐姐一般的贴心,尤其是后来黛玉死亡时,她表现出对黛玉至死不渝的忠诚(几个结局都是这样的),这在整个大观园里的小姐与丫鬟中,这种真qíng何其难能可贵。
大家又问了,那为什么她还排名最末呢?因为本质上,她的忠诚和真心都是值得的,以黛玉对她的真心,她的回报都是正面的,而且说的实际一些,她的命运是寄托在黛玉的命运上的,黛玉嫁的好她就好,反之她也倒霉,所以她的美好基本上还是顺其自然的。
接着说,小红,很多人可能不喜欢她,可是我也不是那么喜欢,但却非常欣赏。
在那种大家族里,家生子的女孩子命运基本上两条,做姨娘和配人,如果她没有路chūn英的觉悟,她自然想着在嫁人方面给自己找条好出路,这在古代是很自然。
一开始她把目标定在宝玉身上,可惜不过偷巧端了杯茶给宝玉,就挨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她哭完了之后,立刻清醒的意识到竞争的惨烈前景,宝玉离她太远了,就算打破了头也未必能争到;她脸上的泪痕刚擦gān,听到一个老嬷嬷说起贾芸‘五嫂子的儿子’,想起当日见面的qíng景,立刻心上一动,随即有了丢手绢还手绢的一出。
从亲近宝玉到转而qíng系贾芸,整个过程小红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对人生目标婚姻对象的调整,她清醒的又快又gān脆,当时我读到这里时,竟然说不出的痛快!
——丫的,你以为你贾宝玉是什么宝贝呀,不过是众人捧着而已,论人品才gān,我觉得整部红楼里贾芸是数得上的,他有上进心,jīng明qiánggān,孝顺母亲,连素有侠名的倪二都当他自己兄弟,最重要的是,小红眼光不错,贾芸后来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小红资助和一片qíng意都付出了回报。
按照脂砚斋的批语和曹雪芹的故事脉络,后来小红成功的嫁给了贾芸,从一介丫鬟转型成为一个正经太太,在贾府蒙难后,在狱神庙救助过王熙凤和宝玉。
可以说,在整个红楼里,小红是唯一清醒并积极寻找出路的女子(有些女孩清醒但却消极),她的努力让我感到一股向上蓬勃的力量,重要的是她的往上爬是良xing的,并没有伤害算计任何人,她把自己的希望摆在面孔上,获得了凤姐的赏识,随即离开怡红院,躲过了后来王夫人对怡红院的大清洗,又在凤姐手下学到许多管理才能,而且她对于严苛的凤姐,始终带有感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