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chūn瑛便送父亲上了回京的船。李敬虽然不明白路家为何要将女儿留在此处,但还是托了岳家照看,甚至提议chūn瑛搬到荆家宅子去住。chūn瑛婉拒了,她跟荆家没关系,算起来是他们家女婿的管家的侄女儿,住到他们家,算是什么身份?
回到苏州城内,她首先派墨涵出去打听了房屋出租的行qíng,便在城门附近临近河道的地方,租下了一个两进小院,租期为三个月。这小院前头是墨涵住着,正厅收拾出来备做接待客人的地方,chūn瑛则带着荷嫂住在后院的小楼上,楼下房间可做货仓。这宅子虽然有些旧,但胜在小巧清雅,后院还有几棵高大的树木,夏天住着很是清凉,尽管不如京城的四合院宽敞,却还算舒适。
不过chūn瑛没功夫去细品这舒适,一安顿下来,她便立刻按照父亲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伍笛家。
大概是消息已经传了出去,伍笛家里,已聚集了一堆客商,正闹哄哄地讨价论价。伍笛原本是急着将店面和货物脱手,才将价钱压得这么低的,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上门来买,商人本xing,怎可能吃亏?于是价钱又提上去了,本来八分银子一匹的布,又升回了一钱二分,想买布的商人们是知道原本的低价的,哪里甘心?还价还到了一钱,便僵住了,双方都不肯再退一步。
chūn瑛暗暗后悔,早知道就先买了货再去租房子了。只是如今这个形势,她实在不好挤进一众老少爷们里头跟着抢购,眼珠子一转,便叫丫环传话,她要拜访伍家奶奶。
来之前,chūn瑛考虑到伍家正守孝,便特地换上了素净的衣裳,又让荷嫂和墨涵换掉颜色鲜艳的绢花、佩饰、腰带什么的,因此到了伍奶奶面前,就先得了一分好感。接着chūn瑛又适当地表达了哀悼之意,劝丧家不要太伤心云云,安慰完了,方才提起自己的来意。伍奶奶只觉得外头来了这么多客商,唯有这姑娘最体贴人,哪象那些jian商,明知道人家家中遇上了丧事,还要落井下石!
不过她也说了,可以劝丈夫考虑chūn瑛这个买家,只是价钱上她没法做主,chūn瑛想要以八分钱的价格拿下料子,是不可能的。
chūn瑛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倒没什么不高兴的,仔细算算,她如果以一钱一分的价钱收下布料,运到苏州去,就能卖到一钱五分至一钱七分左右,如果卖给北方客商,也许还要再升一些,算来自己还有几分利润,这笔生意还是做得的,只是可惜了,不如先前预想的那么理想。
不过,她另有打算。
伍奶奶对她出的价钱有些惊喜,虽然达不到丈夫的要求,却比外头的客商们要高,便让丫头到前面请了丈夫来。
伍笛还依稀认得chūn瑛的模样,得知是路有贵让女儿来的,便笑道:“老路既有心接手,前日为何不说?那时的价钱,如今却是不能了。”
chūn瑛也跟着笑道:“家父那时手头上没银子,只好放弃了,但后来想想,又觉得有可为,偏又约好了一家货商要看货,因此才让小女子来走一趟。伍老爷,咱们是熟人,索xing省掉那些虚的,先看货吧,若是好的,我们家出一钱一分银子,买您两千匹上等棉花布,您觉得如何?”
伍笛不大qíng愿,又担心让前院的客商知道他用这个价钱把布卖出去了,剩下的布又怎能卖得高价?况且两千匹只占了全部货物地一成,数目太少了,因此咬定了要一钱二分银子一匹,如果chūn烘把全部货都啃下,才能给一钱一分的价钱。
chūn瑛在心里算了又算,才一咬牙,答应下来,要求先看货。结果她确定那些都是质量上乘的棉布,只是当中夹杂了一些质量次一等的,或是陈年的旧布,笑了笑,挑中了两千匹上等的,对伍笛道:“伍老爷,就这些吧,还请您帮着雇艘船运走。”
伍笛一边暗骂小丫头鬼jīng,一边无奈地命人搬运了,chūn瑛也不跟他罗嗦,直接付了二百四十两银子——这里头还有她的私房钱呢,真是下血本了!
也许是因为她够gān脆的缘故,伍笛一收到银子,脸色就好看多了,连chūn瑛向他请教货源,他也很gān脆地说了出来,包括松江、嘉定等四五个地区,还有苏州城内的数十家织户——反正他也不打算再做这行了——还替chūn瑛写了介绍信。
chūn瑛想要的就是这些,笑眯眯地接了下来,又说了一车好话,方才告辞离去,完全没惊动前院那些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