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路家牙行盘账,几个月下来,居然积下了五百多两的利润。照这个势头,不出十年,路家就真的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贵人家了。
路有贵心满意足,打算开chūn就将老婆儿子一起接过来。他已经看好了城内一家学堂,夫子是个举人,最善长教孩子读书的,过去十年里便欺出了两个进士、五个举人、十几个秀才,而且待农家与商户的儿子也是一视同仁。他打算把儿子送过去,读上几年书,将耒哪怕是考个秀才功名回来,他这辈子也再没有遗憾了。
为了让自家名声好听一点,他还跟女儿商量一番,趁着年关,在苏州府附郭的吴县买下孑—\十亩田地,没租给佃户,只是雇了人手修整沟渠,打算开chūn后再雇上三四中熟练的长工,种上稻、桑、豆、油菜、瓜菜等物。这样一来,哪怕产业小一点。,路家也从商户转变成了地主。
次年开chūn,运河一解冻,路有贵就立刻运一批货物北上,顺便把妻儿接了过来。小虎头一次到江南,看什么都新鲜,兴奋得街头巷尾ll乱窜,chūn瑛哭笑不得地喊了他回来,又塞他几样苏州特色小吃,并把自己jīng心准备的书木和笔墨纸砚指给他看。
路妈妈满意地看着修整一新的宅子,再瞥一眼恭谨侍候在旁的小香,心qíng很好,甚至还微笑着教小香身另丫头穿衣裳应该怎么配色,并纠正了她几处“规矩”。小香困惑地看了chūn瑛一眼,见了chūn瑛的眼色,立刻明白了恭敬地答应着路妈妈,至于背转身后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chūn瑛特地叫荷嫂和小香拿了十几匹料子过来,对毋亲道:“娘,这是预备给你和弟弟衣裳的,都是上好的料子,有纱罗,也有缎子,你瞧瞧喜欢哪个?我觉得这藕荷色的湖绉,正好能做件夹袄,衬娘那条酱紫色的裙子最适合不过了。虽然已经是三月了,但早晚还是挺凉的,我连夜赶做,三天就能得了。这匹宝蓝的绵绸,就留着做件夏衣,过个把月就能穿了。这个石青的,给弟弟做新衣裳吧?他要去上学,还是穿得简洁稳重些好,先生见了也喜欢,况且这料子颜色深,质地又厚实,最耐穿不过了一一”
路妈妈看着女儿翻动着各色料子,不停地说着这个好、那个妙,哪个又适合做什么,不由得眼花缭乱,但看到那光滑柔软的绸缎,她心里又无比欢喜。如今能光明正大地把绸缎穿出来,又不用担心料子太贵了穿不起,随便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真叫人舒心得很。她捱起石青料子一角睨了几眼,道:“色太深了,小虎还小呢,那个宝蓝的给他,还有这个绿色的,你先给他赶制出耒,让他穿着去拜见老师。这个是什么绸?瞧着怪好看的。”
“这个是苏州本地产的chūn绸,又叫线chūn,正好拿来做chūn天的衣裳。娘要是喜欢,我做完了弟弟的,就替娘做一件。”
“那就做一件褙子,你也做件袄儿吧,换一个颜色,要娇嫩些的,瞧你穿的都是什么衣裳,也不知道把自己收拾得体面些。”
chūn烘无奈地看着身上的浅绿袄儿、青色百褶裙,知道母亲的审英是看不上这样淡雅的搭配的,聪明地选择了沉默,手下拖过另一匹料子,又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路有贵舒舒服服地坐在圈椅上,看着一家人和乐的qíng景,心中非常愉快,转头对女儿道:“年前不是得了一匹漳绒?你只给我做了一件道袍,便收起来了是不是?”
不等chūn瑛回答,路妈妈11cha了句嘴:“漳绒?我听说过,叫什么天鹅绒的是不是?听说只有达官眚人能穿,咱们也能穿么?穿穿绸缎就行了,穿这种金贵东西,若是叫官府的人给抓起来,可怎么办?”
路有贵挑挑眉,笑而不语,chūn瑛便道:“娘不必担心,江南没京城那么讲究,外头连一般百姓人家也有穿绒的。爹是要出门应酬时才穿的。”路有贵也道:“如今穿绒的满大街都是,漳绒不算什么,雕花天鹅绒都有平民百姓敢穿出来,你就放心吧。”又对女儿说:“剩下的绒料给你娘也做一身衣裳要细细地做预备年下好穿。再遇上这样的料子,就多留几匹。到了年底,康哥儿也长大些了,也让你姐姐一家来住上几个月,到时候给他们一家也都做一身。”
chūn瑛笑着应了,想着到时候一家团聚,自然是件乐事。不过,她又忍不住想起了胡飞,这都大半年了,他也该回来了吧?想到这里,她便在脑中盘算着,要弄一匹素绒,给胡飞也做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