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氏从前怀孕,只是喝过些jī汤什么的,哪有这么多花样?结果月子坐完,整个人都胖了一圈,见到张保,怪不好意思的,只是张保最近很忙,倒瘦了些,结果佟氏索xing拉着他一块儿进补,这下倒是张保不好意思了。他觉得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居然吃产妇的补品,实在太没面子。于是佟氏只好让阿银另给他做补汤。
陈老太医已经搬回乡里去了,每隔几日就来为她诊一次脉,还告诉阿银用什么药材煮什么汤最好,阿银倒是与他商量得很有兴致。
淑宁见过这些场面后,就被引出了对穿越前吃过做过的粤菜的记忆,然后望着人家阿银两眼发光。从前跟chūn杏学过的厨艺,都只是基础,这位才是真正的大厨啊。
决定了!她要跟着这位大师父学做菜!然后把记忆中见过的美食都做出来!!!
阿银才从陈老太医处得到指点,高高兴兴地送走了老人家,却忽然觉得脑后发凉,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
新生儿满月的时候,虽然显得有些瘦弱,但还算是健康,加上他极乖巧,不会整日哭闹,全家人都把他疼到心坎里去了。
张保这才写信向京中父母报告自己又添丁的事,但又想起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了,少不得要送点东西作年礼。只是他如今初来乍到,又错过了发秋俸的时机,一时间没什么可送的,再加上天长路远,吃食之类的是不用考虑了。张保与佟氏商讨再三,才决定从一个新近认识的十三行买办处买几匹洋缎和一匹多罗呢,再加上某个商人孝敬的见面礼——一对前明成化朝时的铜胎掐丝珐琅瓶子,凑成一份年礼,让王瑞宝夫妻和另一个仆役送回京去。
淑宁忙忙把几个月来积下的图画、书信之类的东西整理一番,还特地画了一幅新居的平面图,又写了一封长信,再三嘱咐那仆役一定要亲手jiāo到端宁手里,便和张保佟氏一起,目送他们出发往京里去了。
第69章 家事
广州至京城有千里之遥,自然不可能十日八日就有回信,淑宁只好安下心来等候。
佟氏已经出了月子,身体也养得不错,只是又要忙着管理家务,又要忙着照顾小儿子,还要忙着结jiāo各家官眷,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jiāo。
王瑞宝夫妻离开后,长福和周四林夫妻做事少了制肘,自然是方便了许多,但是二嫫不在,佟氏还是觉得有些不太习惯的。
淑宁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负责一部分家务,为母亲分忧的。佟氏虽然觉得女儿年纪还太小,只是扭不过她一片孝心,便最终答应了将食材间jiāo给她管。
厨房那边的三间大房,有一间厨房,一间柴房,还有一间便是食材间。说是食材间,其实存放的不全是吃的东西,除了各种米面ròu菜之类的食材以外,这间屋子还放置了gān净碗碟杯盘等餐具。淑宁的任务便是管理这个地方。
这个任务并不繁重,只是事qíng都很琐碎,佟氏本就是打着对女儿进行家务管理初级培训的算盘,才将这件事jiāo给她。
按照惯例,淑宁每日只需在早上到食材间去看着下人们拿走当日所需食材,然后在饭前确保使用的碗碟都是gān净而且恰当的,等饭后人们洗好餐具,再确认他们的确是洗gān净了,而且没有打坏任何一只,等所有东西都被放好后,她就可以离开了。
除此之外,还要每天查看一个上锁的橱柜里的高级瓷器餐具没有丢失或损坏,当日是否有用剩的食材,第二天需要添置什么东西;每隔两三天数一次平日使用的餐具是否有所减少,米面调料是否需要补充。等等等等。
不过有其他仆妇帮忙,又能随时向佟氏请教,淑宁很快就上手了。不但上手,她还对这个地方做了些小小的改革。
她发现所有的碗碟洗好后,都是直接用一块布拭gān水后,放进橱柜里的。虽然洗碗的人声称那块布很gān净,但淑宁却信不过那上头一道一道已经发灰的水痕,更别说吃饭前所有碗筷都没有进行过消毒工作了。想到以前自己都是用这种gān净程度很可疑的餐具吃饭,她就忍不住想吐。
于是她叫人到后花园砍了两根竹子,剖成细细的篾条,编了十多个长方形的疏眼竹筐,筐底还编了四个小脚,洗净晾gān后,把洗好的碗碟筷子稀稀拉拉地斜放在上头,让水慢慢的流到筐底,又流了出去。等餐具都晾gān了,才放进橱柜里。等待的过程中,所有筐子都要拿一块gān净的白布盖着,预防有灰尘掉进去。这些布,每天都要洗一次,因此准备了两份,换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