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正好发生一件事,继福晋所出的年仅十岁的六子敬顺,因为不想学功课,一时任xing便把书本烧了,还顶撞了雅尔江阿。后者本来一时气愤,打了他一巴掌,在继母告到父亲面前时,却自责未能教好弟弟,以致于弟弟不求上进,玩物丧志,请父亲责罚。简亲王向老师问清事qíng的始末后,便罚了敬顺。
眼看着雅尔江阿的地位越发稳固,有人惊慌了,甚至找到桐英这边来。桐英有些不耐烦,便决定照规矩陪妻子回娘家住对月,住满一个月。再怎么说,王府那边总不能闯到姻亲家里去吧?
淑宁高高兴兴地回娘家了。佟氏已经回到男爵府,再过几天,张保也会回来的。他们一家又可以团聚些时日了。在张保的任命书下来前,他们至少能挤出个把月的空余时间。
这趟回娘家,因要住上一个月,所以桐英身边的人也要带上几个。淑宁与他商量过,便决定只带小澜子、天阳和几个仆役。至于嬷嬷们,上次回门时,她们在外头宴席上,曾对二嫫不太礼貌。淑宁过后才从素馨那里听说,这次便不肯再带她们出门,只带了四个丫环和两个媳妇子。
府里的事便托给罗公公与尹总管,小事他们自可决断,但大事必须要去问过她和桐英才行。金钱上,超过二百两的支出,她就要亲自过问。两位总管都一一应下了。
收拾了整整一车行李,小夫妻俩带着众人往男爵府方向去了。来到府门前,便看到晋保带着两个儿子,穿了全套顶戴候着。他们一见桐英,便上来行大礼,桐英忙拦住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从前他们虽然恭敬,但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桐英与淑宁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原来先前在西北大战中立功的镇国公苏努,在得了大笔财货赏赐后,前些天又晋了贝子。有传言说,同样立下大功的桐英,有可能会再晋封为贝勒。
第224章 家长
桐英眉间打了个结,淑宁担心地看着他。好不容易劝得简亲王起了册立世子的心思,大哥雅尔江阿那边的心结也解了大半,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这样的传闻,会不会再度影响兄弟间的感qíng?世子册立一事,也有可能再起变数。
淑宁不知该说什么,只好安慰道:“这毕竟只是传闻,当不得真的,也许只是别人见那位国公晋了爵,才会有这个想法。你先时立下的军功,不是已经赏过了么?皇上想必不会再赏一回的。”
桐英摇摇头,深吸一口气,道:“如今皇上不在京里,传闻也就是传闻罢了。就算真有旨意,也是以后的事。我这个岁数,再往上升就有些过了,皇上不会那么糊涂。咱们别管这些了,快快活活在这里住些日子吧。”
淑宁换了笑脸,点点头。
不过,事实似乎有些不遂人意,给桐英的住处让他眉间又打起了结。因住对月期间,新郎不得与新娘同房,否则不利于新娘娘家家道,所以他不能住到淑宁的闺房去,只能另行安排房间。
那拉氏本来安排了正院给他住,佟氏说:“就算他身份尊贵些,到底是晚辈,没有占了老人屋子的理儿。大嫂子虽是好意,也别折了他寿。”这才罢了。只是在端宁的建议下,那拉氏又给安排了jú院。四房全家都在四川,只留下几个丫环婆子看屋子,收拾出来给桐英主仆住,绝对住得下,而且环境又好。
但问题是,jú院离槐院有相当一段距离,从那边过来,要么从正院前过,要么穿过花园。对于桐英而言,新婚燕尔,不能亲热已是难熬了,若真住得那么远,岂不是连白天都不方便在一起?
端宁笑嘻嘻地道:“这也没法子,槐院里的qíng形,你也看到了,满满当当的。这种天气,总不能让你住书房吧?晚上一定冷得不行,我的屋子又让小宝住了。至于我那院子,本来就小,我老婆孩子都在,你也不方便。jú院虽离得不近,都在后宅,能有多远?而且那里最是gān净清慡,屋子又暖和,包管你住得舒舒服服的。”
桐英虽然郁闷,心中怀疑这是大舅子yīn了自己一把,但槐院地方狭小是实qíng。虽然他本人不介意住小屋子,淑宁的家人也没那么讲究,但他身份在那里,只怕这个家里的其他人会说闲话,所以只好答应了,只是每日一早就过来陪老婆。
不过他很快就从两个小舅子那里打听到,其实原本岳母佟氏作了安排,打算将贤宁移到正屋的东暖间里,让小宝暂时住贤宁的屋子,空出端宁以前的房间给他。那房间比较大,外间又有丫环上夜的chuáng铺,睡一个小澜子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其他的仆人,也早就准备好住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