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应和着:“宋氏自以为了不起,可离了谢家,他们算什么东西。京都里的人都知道老六的事,知道她同咱们府里有罅隙,哪个愿意娶她的女儿。”
谢家再不如从前,那也还是谢家,断不会有人捧着宋氏而得罪谢家。
母女俩皆如是想着。心头yīn霾一扫而光,等到三日后,到了谢姝宁出阁的日子。蒋氏更是一早便打发了人出去,想着寻些笑话回来看也好。
然而不曾想,她听到的不是笑话,而是晴天霹雳。
这日天才蒙蒙亮,谢姝宁便被卓妈妈几个从被窝里挖了出来,忙着洗漱更衣、梳妆打扮。
等到宋氏过来看她时。她已换上了正红色的嫁衣,端坐在临窗的大炕上。
青翡正拣了红彤彤的如意果。用丝绢擦拭过后小心翼翼塞进她手中。
谢姝宁握着果子,心不在焉地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来。
前世她出阁的时候,从北城往南城去的花轿晃晃悠悠走了很久,她又饿又渴,紧张不已,低头看看手中捧着的讨采头用的如意果,恨不能咬上一口,可那时的她焉敢下口。
进了林家的门后,也没人管她是饿还是累。
桂妈妈忙着跟林家的人打jiāo道,这事不容易,因而桂妈妈拉了月白去,倒把绿浓给留下了。
她就坐在那,僵直着身子,听着外头的热闹,一颗心似浸在冰水中,往下一点点坠去。
时过境迁,她此刻想起来,仍觉那滋味十分不好受。
她捧着果子抬起头,想着这一回花轿上若饿了,她铁定就地把这果子给解决了才是。
正想着,视线撞上了母亲的。
她看着徐徐走近的母亲,愈发觉得前世便如梦一场。
睁开眼,梦便醒了。
她望着母亲,笑靥如花。
宋氏则忍不住热泪盈眶,笑着赞道:“你舅母选的好,这身颜色委实衬你。”
卓妈妈几个闻言,便也纷纷赞叹起来。
众人说着话,外头已有了动静,唢呐齐声响,鞭pào声震天。
迎亲的队伍,抬着花轿,已进了胡同。
打头的新郎倌,年纪不大,身材颀长,肩宽腰窄,端得一副好样子。
然而一转过头来,哎哟我的娘,那一脸麻子,跟在芝麻堆里滚过一圈似的,叫人不忍心细看,鼻子眼睛嘴巴生得何样,同这张脸一比,就都不重要了。
蒋氏派出来打听的人,看傻了眼,心里头却高兴,这要是跟夫人说了,没准还能得一大封赏。
他正兴冲冲地要往回赶,谁知却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今日这嫁的,是东厂督主汪仁的义女!
第406章 出阁
休说这平素就不起眼的青灯巷,便是放眼北城,寻常也没人能请得动他。
可这回,众人却听闻,汪印公特地领着人从南城来,亲自出面给新娘子添了嫁妆不提,等到新娘子出门时,必还得亲送。知悉这消息的人皆忍不住暗自咂舌,议论纷纷,对即将出门的新娘子百般好奇。
身为蒋氏身边最得用的下人,却自然知道今日出阁的人是怎的一副模样。
三房的八小姐,他们也都是曾经见着过面的。
可谁也没想到,她竟成了汪仁的义女。
被蒋氏一早便打发出来打探qíng况的小厮,紧紧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怀疑起来这里头是不是出了什么纰漏,叫自家夫人弄错了人。
唢呐声鞭pào声不绝于耳,人群熙攘喧闹。
他深吸了一口气,暂且继续静候着,只等新娘子出了门上了花轿,再回石井胡同禀报去。若不然,这会回去,没准还得被责骂一番。而且汪仁一事,此刻也还只是听说而已,未得眼见,便不能作数。
正想着,耳边听得有人惊呼:“好生阔绰!”
谢家的小厮探出大半个身子,踮着脚循声望去,只见漫天的银锞子,落雪一般,夹杂着红纸散落在众人脚下。湛蓝的天,隐隐泛着橘色,叫这白纷纷的“细雪”给映衬得恍若仙境。
胡同里凑着热闹的人,多是各家的仆妇小童。平日里何尝见过这般场面,登时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欢声高喊起来,拥上前去抢起了银子。哪个还顾得上去瞧新郎倌好不好看。
与此同时,迎亲的队伍同弯腰捡着赏银的人群擦肩而过,倏忽间便已到了新人门前。
青灯巷尾的宅子,占地不多,宅子也就修建得并不太大,但瞧着像是修葺过的,窗门砖墙。都透着极gān净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