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悠路_作者:醉夜吟(822)

  不过他更愿意看到万岁爷的无奈,只有召见四爷,万岁爷虽然会无奈,但更有活力,少了因儿子不孝的痛心疾首,也可以驱散娴嫔娘娘肚子里孩子不出生带给万岁爷的苦恼。

  其实如今这么多事qíng,还不是万岁爷自找的?当然这话李德全是绝对不会说出来。

  “回皇阿玛,不是儿臣不想着孝敬您”胤禛看时机差不多了,凡是不能做得太过了,他没舒瑶的xing子直接,对康熙还是有着敬畏的,“您用的御厨,内务府得将其身份查清楚,儿臣不敢贸然献上。”

  而且康熙用的菜色看着是好看,味道也很好,但有些作料是不会加进去的,给康熙做膳食的御厨都是提着脑袋,做菜时的发挥可想而知,御厨听着好听罢了。

  胤禛不理会那些糟心的事儿,但也不会让谁利用,康熙眸光透出一分的落寞,叹了一口气:“老四,常进宫陪朕说说话。”

  有了志远后,康熙四处溜达的次数明显减少,康熙觉得寂寞啊。一旦康熙想要南巡,管着天下前钱粮的志远便会拿着账本进宫,明确的告诉康熙皇帝,户部没有存银,得备着一旦发生灾qíng赈济灾民。

  志远曾经告诉给康熙皇帝知道,在灾民面前银子比他重要,康熙气得狠狠的踹了志远一脚,并让他在宫门口罚跪了两个时辰,并且一个月没给他好脸,无论在朝堂上,还是什么地方,康熙总是对志远申斥。

  直到真得有天灾降临,他一声令下赈济灾民,户部反应迅速,银子,粮食纷纷运抵灾区,在反贼借着娴嫔的事挑动灾民谋反前,粮食等全部发放给灾民去赈灾的官员回来给康熙带了一份大礼。

  康熙从特殊渠道知道消息,灾民对他是诚心诚意的尊敬,这些是他南巡也看不见的。要仁君圣主好名声的康熙对志远好了很多,但是呢,无论他是宠着志远,还是申斥冷落他,他永远是那副样子这也让康熙很觉得无力。

  “儿臣遵旨。”胤禛虽然口上答应了,但能不进宫,他绝对不见康熙,不过想到他四处救火的事,祈祷志远他们不惹事生非好像也挺难。

  康熙的目光一直见不到胤后,才收回落在手中的茶盏上,似喃喃自语:“老四越发的聪明了。”

  李德全听出康熙皇帝的聪明是褒义的,康熙扫了一眼堆在炕桌上的折子,眉头慢慢的皱紧,户部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事qíng了,志远¨是不是该挪挪位置了?

  官员的亏空还了大半,有些实在还不出的老臣子,康熙也不能看着他们被志远气死,没办法谁让他是他们的主子?而且他们的花销大多用在康熙南巡接驾上了,康熙忍痛拿出自己的贴己银子代替他们还钱。

  志远在户部,康熙皇帝的小金库几乎没有增长的可能,户部每一笔的支出都很清楚,康熙想要奢侈一把,在耿直的志远面前张不开口,动用自己的银子康熙皇帝舍不得,被一忠臣bī到这步田地上,康熙深刻的意识到仁君明君难为。

  户部良好的体制已经建立了,换一个人做户部尚书可以让他轻松自在些,康熙在心里衡量起人选,最关键的是不能将志远留下的东西全部废除,雍亲王作为监管户部的皇子,康熙对此还是放心的,找个老实厚道的大臣即可。

  但志远调到何处?康熙犯难了,志远成为中堂并非不够资历,但康熙却不想此时让他当时时刻刻能见面的中堂,还没被他气够?天天摆在眼前?

  “万岁爷,刑部勾决的折子到了。”

  康熙皇帝一向对勾决的死囚很慎重,曾经叮嘱刑部尚书要彻底查清楚,非罪大恶极不用重刑,勾决的少也能证明康熙统治下是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接过奏折,李德全在旁边研磨,递给康熙朱笔,康熙仔细看了看他们犯的罪行,朱笔在名字上移动,勾决时康熙也会特赦两人以示龙恩浩dàng

  “李德全,传朕旨意,刑部尚书去户部做尚书,赏子爵,忠勇公去刑部。”

  康熙看不多的人名,觉得刑部尚书应该是个厚道听话的人。康熙曾经听过百姓的闲谈,说六部就没有gān净的,志远整治了工部,礼部,兵部,户部,在这些部门走了一圈,依然廉政,康熙要让天下人看看,他还是有廉政的大臣。

  回到公爵府,同亲家科尔沁亲王喝酒的志远突然接到调任的圣旨,科尔沁亲王摸着喝得晕乎乎的脑袋,“刑部比户部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