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忙话了两天,才把那温室里的地翻完平整好。这个温室建得并不大,两面各宽约三米,长约四十米,两边儿合起来大约是三分半的地。
南侧那一面儿种了辣椒、芹菜、空心菜、韭菜,北侧这一面儿铺些从各家菜园里寻来的土,又种下蒜、大葱和枸杞子。
杏儿等人与她一样,没做过多少重活,直到菜种下这日,体力都已到了极限,青篱看着她们东倒西歪的模样,连连放她们回去休息。
菜种下后,浇水成了难事,这宅子里倒是有一口深井,用的依然是老式的木□辘打水的方式,平时做饭用水不多倒也罢了,可若是用这个打水浇菜,那可真的能累死人呢。
由菜地的浇水,又想到那片荒地的浇水,虽然临着淇河不缺水,可是尚还不知淇河的水位如何,若是能自然引流就再好不过了。想到这里又有些怪自己的疏忽大意,怎么没想到去看一看淇河的水位呢?
坐着思量了一会儿,又淡然一笑,罢了,反正荒地已开到这份儿上了,只能是走一步说了一步了。
便又把jīng力专注眼前的菜地取水上来。若是打一口农村家用的小压水井,想来定是比那木□辘取水的方式便宜许多。可是那农村的压水井,她只用过,知道它的样子,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它的结构,只知道利用活塞运动的原理,使井中产生吸力将地下水吸上来的,其它的一概不知。
但是她却知道这水井打起来并不复杂,记得小时候,婶婶搬新家,请人打水井,不过一上午就打好了。
想了半晌,又从脑海中挖出一些细节来,比如,这压水井最重要的部位,当属与压杆相连着的铁棍上的那层厚皮塞子,那皮塞子若是密封xing能好,水井便不容易漏水,放在那里几天不用,再次去压,照样立马出水,若是塞子密封xing不好,出水少不说,放只一会儿那水就全漏进去了,需要重新引水。
零零碎碎的将所需的部件想得差不多了,却仍然想不出究竟该怎么样安装。试着在纸上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终究不得其法,便扔了笔。感叹道,若是找到一位jīng通此道的人该多好?
省时省力的压水井造不出,只好用最笨最原始的办法浇水了。三分菜地用了足足两天才浇完。
这下主仆几人更是累到极点。杏儿有气无力的瘫在椅子上道:“小姐,浇这一回水就要我的命了,我宁可冬天只吃那几样菜,也不想再gān这样的活儿了。”
青篱揉着酸痛的胳膊,苦恼道:“若是能找一位能工巧匠,打了口压水井来,咱们也不用这么累了。若真是找不到人,我看这菜也就种这一茬儿了。”
柳儿在一旁道:“小姐说的压水井,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这长丰县的人了,不若写信问问岳先生,看看他认不认得这样的人?”
青篱暗暗撇撇嘴,柳儿这丫头真当那人什么都懂,什么人都认得么?真真是哪里来的信心?
不过略想了一下,这事倒还真得上些心,提早打探做做准备总没错。这菜地还是小事儿,单说种地须得防着大旱,这压水井和前世的用电抽水灌溉相比起来,效率差得太远,但是总归也是一个解决办法的,总比没有qiáng。
这么想着便点点头。上次托杨镖头稍给他的信儿这会应该到了,想来再过不几天,回信也该送到了,到时就写信问问他罢,成与不成,总得试试再说。
正文 第十七章 京城来信
第十七章 京城来信
杏儿柳儿合儿三人自菜地整完之后,便顺从她的安排,每日上午,去附近的私塾里学认字。因为这三人上私塾的事儿,还颇费了一番周折,那私塾先生是个老顽固,因她们是丫头的身份,不肯让她们入学,青篱便将她三人的卖身契当着老顽固的面儿扯个了粉碎,结果那老头儿还是不同意,说这三人年纪大了,怕到了学里,引得略大的小子动心思,虽然这话没明说,但是话里话外就是个意思,把青篱气得火冒三丈。
直叫着要请一个教书先生到家里给她们三人上课,过了没几天儿,听说那个老顽固旧疾复发,上不成课了,新来的先生是个看起来一团和气的中年人,青篱便又去了一趟,那教书先生听说是为了家里的下人来求学,对她甚是恭敬,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便应了叫这三人去上课。
青篱感叹,真真是有人用黑夜给的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而有人却用白日给的光明眼睛去寻找黑暗,人与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