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红姨本是想藉着这话,重点说说“正式的说法”,却没想到招了这一句,赶紧上前询问,“岳先生这次不是要停些日子么?”
青篱含笑点点头,“是要停些日子。不过,这正好合了奶娘的心。招不来闲话了么?”
红姨叹了一口气,将杏儿柳儿合儿三人都赶回去睡觉,将房门一关,在她chuáng前的椅子上坐了,摆出一副要长谈的架式。
她要说什么,青篱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的。无非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等之类的。
果然,红姨开口第一句便是,“小姐,岳先生可说了何时来提亲?”
“咳!”青篱被自己的口水呛一下,这红姨也太直接了吧,总该有个过度语不是?
青篱止了咳,笑道:“奶娘又没喝醉酒,说什么醉话。”说着就要往被窝里钻。
红姨一把揪住她,像拔萝卜一般的将她拨了出来,“小姐别总是一副不上心的样子。小姐都十四了,已是大姑娘,若是在上有长辈张罗,这会子亲事都作下了。”
青篱撇嘴,“我刚过了十三岁生辰,还有大半年才十四呢。”
“是再过四个月又十四天。”红姨毫不留qíng的拆穿小姐打哈哈的心思。
青篱微怔,原来日子竟过得这样快。
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她着实有些困倦,便笑着抓了红姨的手,“奶娘,放心吧,这事儿我记在心里了。今儿晚了,改日再与奶娘议一议。”
这话是有了松动之意。红姨这才满意的,将被子严严的掖好,灭了烛火,出了里间。
……
年底事qíng好多啊,这章是某宝赶到凌晨二点多,才完成的……码字速度实在太慢,累啊~~~~~~~~~~~~~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各方反应
第七十一章 各方反应
向亲们推荐一本好文:《俏医》。美女主厨变身女俏医。书荒的亲可以去看看……
紧赶慢赶,这一章终于准时奉上。:)
……
大周境内像平西侯府这样的开国功臣侯府世家,共有十几二十来家,这些都是随先祖皇帝打江山的有功之臣,对先祖皇帝忠心耿耿。其中身份最为显贵的,便是天州的忠勇侯,锦州的镇北侯,庐州的平西侯以及晋州的振国公。建朝初期,四方叛乱不断,先祖皇帝便派这几人各居一方,施压震慑,最终才得以保住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些权贵们虽然不再过问朝堂政事,但其地位却不降反升,大周每有新皇即位,都多有赏赐,以示不忘这些人当年立下的汗马功劳。
是以,经过三百多年的积淀经营,这些世家权贵的家业权势日益庞大,在当地也成为超越朝庭法度的存在。因这些世家权贵有免税赋劳役的特权,有善于钻营者。将田地寄在世家权贵的名下,并以应缴朝廷税赋的一半儿或者更少,向这些权贵世家jiāo税赋。如此一来,原来应该上缴国库的税银便生生的被这些人吞去了。
原本在民间,寄田之事并不少见,大周尚文,凡有功名在身者,均可“荫田”。按大周律法规定,秀才可荫田五十亩,举人荫百亩,进士荫二百亩,非罪辞官告老的官员按其辞官前的品级不同,可荫二百到千亩的田地。平民百姓往往找关系走门路,以期投靠在这些“官”老爷名下,省几个税银。
若说民间的荫田尚还有度可控,那么大大小小的权贵世家们的寄田行为便无法可依了,在他们的僻护之下,被隐瞒下的田地不计其数。是以,大周朝流传着“富不在上,不在下,而在中”的说法。
此次方田清丈,一为清丈民间耕地,登记造册;更为重要的是要清理出这些世家权贵们名下寄存隐瞒的田产。
只所以选庐州做为试点,起因还是庐州前知府苏佑贤的“贪墨”案。
苏佑贤虽说经皇上御审无罪释放,到底还是留了把柄在那群人手中。庞明景等人便以此为由头,极力主张将庐州、晋州、天州、锦州四地做为清丈试点,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经过两方势力的再三角逐。最终双方各自妥协,原先本已选定了离京城最近的定远府做为方田清丈试点的朱老丞相最终在四州之中选中了庐州。
而宠明景一方对这个结果自然是满意的。
在胡岳二人到达长丰县的第二日,京中八百加急密报便送到长丰县衙,相比之前的邸报,这份密报的重量可谓有若千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