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还是担心。这事不弄个明白,她心里难安。
茶楼自古是收集与传播消息的最佳场所,早上发生在渣子巷的事儿,此时正是品茗轩里各茶客最为感兴趣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的热闹。
青阳最终拗不过她,只得巴巴的跟着一块儿到了茶楼。
茶楼之中大多数是男子,午时又正是茶客正多的时候,她们二人带着两个丫头与陆聪欧阳玉六人一出现在茶楼,便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青阳在长丰已然住了不少的时日。青阳县主的大名早已传遍长丰,虽然只有极少数人的见过,但还是有不少从陆聪,从欧阳玉,从身后的两个丫头,而猜到了这二位少女的身份,不由齐齐的噤了口,直直望向来人处。
青阳被这人盯得好不着恼,将脸一拉,微微有些恼怒道:“这些人真真是惹人厌。”
青篱见此qíng形也微叹一声,招了招小二,向后面的雅室而去。
虽然在雅室里不能打探出什么消息,但出来走动一番,青篱的心qíng也略好了一些。
正文 第八十一章 再次jiāo锋
第八十一章 再次jiāo锋
渣子巷内长丰县衙众官与胡岳二人的短暂jiāo锋因不合时宜。加上胡岳二人不动声色的qiáng势做了暂时的终结,但这并不代表事qíng会因而结束。
恰恰是因李义山之死,让那些心存不满的官员有了发泄的借口,给了他们泄愤的机会。
早就将眼眼紧紧盯着胡岳二人动向的富户乡绅权贵们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不过一半天儿的功夫,长丰县便谣言四起。将李义山之死传作各种版本,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胡岳二人明借方田清丈之名,实行收受贿赂之事,李大人因出不起贿银,这胡岳二人便要彻查他名下的寄田,李大人一是不甘羞rǔ,二则是走头无路,生生被这二人bī死了。
对寄田之事,普通的老百姓可管不了什么国家大计,大义。他们要的不过是些微的利益罢了。比如说寄田之事,在普通的老百姓心目中那是大大有利的事儿,谁人不想省下一半的钱粮顾自家的温饱?
虽然那等没门路没本事的,说起寄田的事儿,颇有怨言,感到不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心底会支持方田清丈,恰恰相反。他们对清丈的事儿也极为反对。有这样的制度在,他们总还有盼头,一旦查清了,那可真的彻底失了念想儿。
无门无路的尚且如此这般,更别提那些有门路寄田的人了。
一时间长丰县社会舆论的天平骤然倾斜,在有心人的撺掇下,不明就里的人,将胡岳这二位从京中来的方田官从头恨到脚。
沈墨非听到沈涵报来的消息,立在窗前儿,看着外面,温和一笑,似是听到一件极为普通的趣事儿。
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来,“将李义山名下寄田的农户查清,派人将坊间的话一一说与他们听。另外,一家送十两银子,就说是沈府的心意。还有,李义山的丧事过于冷清了罢,他们这些得过李义山好处的人,于qíng于理也该去送他一程。”
对李义山的死最有切身之痛,利益最相关的,除了至亲之人,便是这些人了。江氏一人闹不出多大的动静儿,那么他便再给她找些帮手来。
沈涵心中明了,笑道:“三少爷放心,这事儿我立马去办。保证办得妥妥当当的。”
沈墨非又是温和一笑,微微舒了一口气。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些事qíng,在没有结果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哪里拐了弯儿。
这话不但映照着他与长丰县众位乡绅的心境,也映照着胡岳二人的心境。
但此时的二人却似是毫不在意一般,完全没有了未开始的谨慎,一个仍然怡然自得的看着斜阳,一个仍然淡然端坐桌看书。
他二人之前做的努力,是想做到:慎始。
现在这二字即已然做不到,唯一能做的便是另外二个字:善终。
但始与终这中间有着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时间,时机还有耐心。
还是那句话:有些事qíng,在没有结果之间,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哪里拐了弯儿。
对于谣言,最好的应对办法,不是立刻回应,而是让它自己先失了那股子招人兴趣的新鲜劲儿。
半夏与小鱼儿二人急匆匆的回来,将在街上听来的传言,说与自家公子。
胡流风挑眉一笑,“这位李义山李大人,可算是帮了你我的大忙,若不是他们这么卖力的散播。我们将来可要费一番力气向这些平民百姓们讲解何为方田清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