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爷,大事儿不好了!”半夏顾不得通传,一挑帘进了屋,喘着粗气说出这样一句话。
岳行文抬头看向他,“究竟何事?”
半夏答道:“按大少爷说的,到并州找到百里公子问京中小姐家的事儿,京中传来的消息说小候爷与十几日前向苏府提亲求娶小姐,苏府已经应了,婚书都作下了。”
岳行文“腾”的站起来,良久,复又坐下,喃喃道:“好你个百里,这么大事儿竟然不知会我。”
半夏道:“百里公子定然不满意大少爷上次不帮他制药的事儿。”
岳行文点头,脸色一肃:“是像他的作风。……这事暂切别让她知道。可明白?”
半夏连忙正重的点点头。
岳行文望窗外突然自嘲一笑,费心费力煮了一年多的鸭子,竟还让别人抢了前儿。
接着又是一叹,以她那样的xing子,若是知晓这事儿,该会发多大的滔天怒火?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如此赈灾粮
第二十八章 如此赈灾粮
灾qíng不可抑制的蔓延,灾民日渐增多,但青篱却闲了下来,能做的都提前做过了,剩下的事儿便是衙门的事儿。
不出门的日子她便窝在书房,整日写写画画,从早晨到深夜,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不出房门。
又是一个深夜,青篱从桌案上抬起头来,放了笔,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看向面有困色的杏儿,“怎么还不去睡?”
杏儿一边收拾她面前厚厚的纸张,一面道:“小姐还没有睡,我哪里能去睡?”
将纸张接下页标的顺序放在一侧约有三指厚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稿子,问道:“小姐,你这是做什么?天天不要命的写?”
青篱起身扭了扭腰,笑道:“本小姐考考你,这里面的字可都认得?”
杏儿撇嘴,“小姐也太看不起人了,我好歹学字也有大半年了。我瞧着倒像是书稿,小姐莫非是想著书立传?”
青篱一笑,“你倒聪明。著书不敢想,只不过把平日里种地的心得整理一下,许是日后能派上用场罢。”
天灾不可免,可若是家有余粮,百姓富庶,又何因为这小小的旱灾而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流民?
杏儿又将一些图纸画样拿在手中看了看,“小姐画的这些也是农具?”
因见过青篱先前画的一应物件儿,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虽然不知有何作用,但其用途倒也不难猜。
青篱点头,想想这些日子以来,不经意间在那人面前说出的新鲜词汇,以及压水井事件中他那句不容置疑的猜测,还是要早做准备才是。若不是有现在旱qíng一事,怕是早就拎着自己问个明白了。
她暗中一笑,也不知道这本将由她亲手书写的“齐民要术”能不能糊弄过去。
时至八月上旬,夜凉如水,今晚却没有了满天的星子,天空黑得如浓墨一般。
青篱叹息,冷风嗖嗖,空气中却没有半点水气。说不出是失望还是庆幸,旱qíng至此,饶是她的庄子极早打了压水井,早做了准备,也还是受了不少的影响,减产是一定的。
可,现在下雨,与庄稼已无多少宜处,更要命的是,若是连降bào雨,有可能仅留存下的收成,也会化为乌有。
当然,若是降一场恰到好处的甘霖,缓解旱qíng,定然可以吸引灾民们重返家乡,缓解长丰县愈来愈重的安置灾民的压力……
再有半月便是秋收,老天,你要旱便旱到秋收过后罢。
次日一早,她用过早饭便要去衙门,自上次过后,差不多十日未去,可,她昨日听贺松说,粮库里胡流风搜刮来的粮食已余下不到百石,gān野菜也消耗下去了一半儿,但是那人几次过府小坐,只字没提这事儿,知道他在有一点办法的qíng况下不想动用自己的存粮……
刚出府门,没行多远,透过车帘看见路的两旁有不少的灾民,三五一推儿的聚在墙根下,大树下,晒着秋日没有多少温度藏在薄云之后的朝阳。
只消□了一眼,她的心头便有些发堵,灾民进城近一个月,逃荒的日子已然将他们的身体和jīng神双双压垮,那麻木的面容,是对灾难无可耐何的接受和妥协。
到了衙门,还未下车,认得李府的马车的衙役连忙上前,“李小姐,岳大人不在县衙,去粮库安排京中刚刚送到的赈灾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