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贵女_作者:双子座尧尧(181)

  前世今生,书瑶还是第一次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参与这种喜庆的接亲场合,倒也好奇。书文是真正的九岁小童,虽然比同龄孩子成熟懂事,毕竟还是小童心态,对成亲、接亲之类的事感觉好玩得很。出了让他们极其讨厌的甄府,姐弟俩很快“投入”地享受起这份热闹来,时而叽叽喳喳地讨论,时而探出头去看后面的队伍。柳妈妈暗乐:小孩毕竟是小孩。

  自从柳妈妈到书瑶三兄妹身边,见到的多是他们懂事得让人心疼的样子,极少像这样天真làng漫、恣意随xing,真正表现得像一个孩子。柳妈妈拿出帕子印了印眼角,如果可以,她宁愿这三个孩子娇纵些、任xing些。

  突然,书瑶的眼睛直了,两手紧张地扒着车窗盯着什么看,随着马车向前行去,小脑袋越来越转向后面,接着,很快地甩了甩脑袋,嗤笑了一声:“怎么可能?真是眼花了。”

  书文也刚从另一边窗子伸回脑袋,正吧啦吧啦在玩笑说一位chuī喇叭的乐手瞪着眼睛鼓着腮帮像青蛙,乍然见到姐姐的神态,奇道:“姐,你怎么了?”

  柳妈妈也奇怪地看着书瑶等她回答,她刚才见书瑶那样,也飞快地看了一下窗外,并没有什么异常或者熟人啊,只有一队番邦商人打扮的人经过,与他们相反的方向。

  书瑶摇头笑道:“没什么,我认错人了。”那人虽然蓄着大胡子,却实在是太像了!可是,怎么可能?

  第109章 虎父无犬子

  “认错人?”书文开起书瑶的玩笑,“姐姐不会是又把哪个小胖子看成墩儿哥哥了吧?”

  上次在玉林大街上,书瑶看到前面一个小胖子,问书文:“墩儿哥哥回来了?”

  书杰、书文兄弟俩一看,双双大笑,背影是挺像两年前的钟嘉义。书杰轻轻敲了敲书瑶的前额:“就你长大长高了,人家嘉义不长?两年了还那么点高?”

  书瑶一愣,可不是?书文都长高了一大截,钟嘉义之前就比书文高,现在应该也不会比书文矮吧?顿时讪讪地笑了起来,钟嘉义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可爱的小胖墩,这种形象已经变成他那个人的代名词了。

  这会儿听到书文又提起那件事,书瑶自己也觉得好笑,是啊,自己不是第一次认错人了,而且还都是想当然,可笑得离谱。

  五人说说笑笑,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震耳yù聋。

  柳妈妈示意书瑶、书文、以及蓝锦二人掩了耳朵,自己往窗外看了一会儿。直到爆竹声停了才笑道:“应该是要到了。”一般都是新媳妇的娘家人派人等在自己府邸所在的街口,看到迎亲队伍来了就要燃放爆竹,一方面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制造喜庆气氛,另一方面也是通知新娘子、以及府里的人做好准备。

  很快,马车就停下了,那位圆圆脸喜婆的声音从车外传来:“两位童子下车咯,陪新郎官接新媳妇咯”

  书瑶姐弟乐呵呵地下了车走到甄柯宝身后,六个“迎亲兄弟”也下马聚了过来,他们待会儿是要帮新郎“过关”的,对付新娘子娘家兄弟的“刁难”。

  甄柯宝看到书瑶姐弟一脸灿烂笑容,更是像极了一对福娃娃,心里很高兴。这两娃还是很给他面子的。

  一进朱宅的大门,远远看到新娘子的娘家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和姐妹嫂子们在二门处各站一边,见他们走近就开始“发难”了,其中一人对甄柯宝笑道:“我们也不为难你,今天就三道题,过关了就gāngān脆脆地让你们进去。”

  “迎亲兄弟”摩拳擦掌,他们也是做足了准备来的。

  “第一道题,吟诗一首,表示你对我们家妹子的心意。”朱家二爷首先出题。

  这是“常规题”,也是必须由新郎亲自答的。甄柯宝清了清喉咙,“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作好chūn。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这是最常见的“催妆诗”了,表达新郎心甘qíng愿作“画眉人”的心意,同时也催促新娘赶紧下绣楼,莫要误了良辰吉时。

  “过关。第二道题是算术,我们两家都是商家,就不学那些官家士子对啥对联了,来实用的。我妹子的嫁妆银子是九千九百九十九两,两个陪嫁庄子价值三千六百两,一个胭脂旺铺。不计每月盈利,仅铺面价值就一千六百两,各种衣料首饰药材补品杂物六千五百两。大件家具五千两。你们算一下,我妹子的嫁妆总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