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娟嫂二人的嘴都封得死紧,她们也知道书杰三人若不是为了他们这些靠着在豆腐坊做工生活的街坊,完全可以把玉林县的豆腐坊关了去京城做的。
梅姨就更不用说了,她早就猜到书杰兄妹对huáng豆做过处理,因为他们搬出小院后,每次进huáng豆,都要先运到夏宅的库房,而且书杰和书瑶都要亲自去看过。她想着,大少爷和姑娘肯定是用了什么秘方处理了huáng豆。
如果不是书杰兄妹三人要进京,以后要让阿娟嫂和孙大媳妇确保夏家豆腐坊只能用书杰他们从京城送回来的huáng豆,梅姨一定不会让书杰说出这件事来,她对上次夏府讨要做豆腐秘方的事还耿耿于怀呢。那些人无耻得很,若是知道了,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兄妹二人谈定,当晚金喜达回来,就把他拉到书房谈了开豆腐坊的事。金喜达没意见,他也很想念那豆腐脑的味道呢:“瑶儿,你们处理huáng豆要多长时间,明天先让qiáng伯做一些给义父吃,嘿嘿,想到那味道,义父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上来了。”
书瑶一副“我就知道”的表qíng:“瑶儿下午已经让qiáng伯去买了huáng豆,处理好了,放一晚上,明早qiáng伯就做给义父吃。”
“好啊,好啊”金喜达摸了摸鼻子,摆出“有女万事足”的得意模样:“要不怎么说闺女是小棉袄呢?”又是给他求平安符,又是想到他想吃豆腐脑了,呵呵,有闺女真好!
第144章 大管家
夏若云和张财恕也是很赞成开豆腐坊的事,一来没有人嫌银子太多,二来夏家豆腐确实难得。
到过玉林镇、尝过夏家豆腐的人都在传,传得神乎其乎,让那些爱好美食的人,尤其是爱美又爱吃的女人心动不已,她们中有几人可是亲眼看见徐家二小姐回玉林前后的变化。可是,总不能为了吃一碗豆腐脑、喝一杯豆浆跑到玉林去一趟是吧?
知道夏家三兄妹到了京城,很多人早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开豆腐店铺,要开在哪,能不能像在玉林那样预订了。连景王妃和紫銫郡主都问了夏若云,夏若云当时只好回答说夏宅负责豆腐买卖的梅姨要晚几个月才会进京。
说gān就gān,金喜达马上把寻找店面的任务jiāo代给自己的长随南天和北海,柳妈妈和夏若云这边也加紧买人,准备放一些手脚勤快、老实本分的人到豆腐坊去。还有管家和帐房也急着要落实,京城不比玉林小镇,很多在外面打点的事还是需要有管家、大管事之类去处理周旋才好。
姚雪兰、景王妃都帮着让自己府里长期用的牙婆送多些人到夏宅,眼瞅着又是一个大主顾,两个牙婆都很积极,第二日就各选了三十来号人带来。
柳妈妈让书瑶也跟着一起看,姐儿慢慢大了,有金喜达这个义父,再等到书杰金榜题名,以后自然也不会低嫁,学习管理内宅是将来做好当家主母的必备条件,而选人、用人是第一步。
柳妈妈是主选人,夏若云只是在旁边帮忙参详。
夏若云来京城只是为了帮助侄儿侄女尽快安顿下来。并没有qiáng烈的掌控**。她知道自己虽然也算大家主母。但毕竟是商户人家。她像书瑶这么大的时候夏家就败落了,而且她只是个庶女,丫鬟出身的姨娘也不懂得什么,官家的那些规矩、禁忌、条条道道对夏若云来说还真是一知半解。
可是柳妈妈不一样,她可是皇后娘娘宫里出来的,又八面玲珑,别说官家,就是皇家的规矩都门儿清。什么样的奴才适合夏宅,由柳妈妈把关最合适不过了。
做过管事的人选,两个牙婆带过来的加起来有九个,其中一个叫阿奎的中年男子让书瑶双眼一亮,这不是前世在慕容府做到大管家的奎叔么?对了,书瑶回忆了一下,前世也差不多是这时候、嗯,好像再晚一些,接近过年的时候,奎叔进慕容府做了一个负责庄子上产物管理的管事。不到一年就升了二管家。书瑶要被嫁到马家那一年奎叔已经被升为大管家。
奎叔那时在慕容府的下人中也算是风云人物,又是鳏夫。府里的那些丫鬟婆子最喜欢谈论他的八卦,而书瑶是不受重视的“大小姐”,丫鬟婆子们一向不把她放在眼里,看见她从不避讳,照样津津有味地聊八卦,因此书瑶倒是听了关于奎叔的不少事qíng。
奎叔是官奴,是原海洲巡抚家的二管家,那个巡抚获罪斩首后,家眷及下人都被作为官奴发卖。奎叔是慕容大人亲自挑选进府的,看中的是奎叔曾经帮助旧主家打理生意,而且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