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大将军府全部收拾妥当,云家人除了云陌,都住回忠义大将军府去了。金老夫人执意挽留,云陌也想好好给书瑶三兄妹多做好吃的,就决定在两侯府多住上一段时日。反正打着替年迈父母照顾外甥外甥女的旗号,人家也不好非议什么。毕竟,云家人在西北三十多年,云老将军和云老夫人想补偿死去的大女儿,多疼宠外孙外孙女一些很正常。
三位表姑娘虽然回将军府去了,但书瑶隔一两日就会过去陪外祖父外祖母吃一顿饭、说说话,表姐妹之间也算常相处,感qíng与日俱增。
这不,自己已经定下亲事的书瑶开始为三位表姐妹考虑了。
柳妈妈笑道:“自然是可以的,现在是威远侯夫人和南宫夫人有意放出话去,说两位舅夫人刚到京城,忙着府里大小事务和打理产业的事,不便出门作客,所以大家也不好给将军府送帖子。等到年前年后,邀请肯定要多起来。这对两位舅夫人有利,可三位表姑娘确实该多出去走动走动,其它不说,多听听多看看也能增长见识。”
书瑶见柳妈妈不反对自己的提议,自是高兴,吩咐紫锦列了张单子,将自己最近会去参加的几个宴会的时间、名目列了出来,着人送去将军府。相信三位教养妈妈会告诉云亭三人该如何着装、如何准备、如何备礼。
紫锦拿着封好的信封正要出去,蓝锦回来了,身后的两个婆子抬着一个大筐子:“姑娘,雍亲王府的大管家桂伯又送东西来了,是宁世子寄回来的,还有一封信呢。”说着递过来一个蜡封的大信封,又是厚厚的。
第359章 大获全胜
柳妈妈几人很“善解人意”地各自寻找不同的借口撤了出去,最后出去的紫锦还轻轻带上了门。
书瑶双颊滚烫地轻啐了一声:“哪有这么多话说?”手上却是小心地用小剪子挑开封口,生怕剪到里面的信纸,心里是自己都没发觉的甜滋滋的期待。
第一句话果然又是让人脸红的:瑶儿,好想好想你,想的心疼。
书瑶心虚地阖上信纸,快速扫了一眼除了她自己,什么人都没有的屋子,然后自嘲地笑了一下,再次摊开信纸。
齐浩宁显然是已经对这种日记式的写信方式非常熟稔和喜欢了,一天中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都能跟书瑶“说”上一通,然后动不动就带上一句“我好想你”、“我又梦见我的瑶儿了”、“瑶儿有没有想我?”……让书瑶面红耳赤。
书瑶又暗啐了一声,自从赐婚后,这个宁世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什么话都敢说。这也幸好距离得远,只能写信,如果当面说这些混话,可不羞死人?
齐浩宁在信的最后还说了抓细作的事。
上次传来齐浩宁受伤的消息没多久,就传来了好消息,皇上为了振奋民心,特意让消息传开:埋伏在粤城的两处倭人细作被雍亲王世子端掉了,还将计就计、顺藤摸瓜,找到了倭人在南海一个小岛上藏匿的大量金银财宝和古董,以及一条地下秘道。
皇上宣称,这些金银财宝一部分用于制造火器保护大周子民及疆土,另一部分将用来贴补和奖励贫民开荒,朝廷一定会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且日子越来越好。
其实,只有皇上及书杰等少部分人知道,两处细作只有一窝是倭人,另外一窝,虽然因为对方非常谨慎没有切实证明,但皇上根据齐浩宁报上来的蛛丝马迹直觉是东北边北齐王的人。
不过。既然已经将这一窝人在南海区域的暗桩连根拔了,还意外获得一大笔“从天而降”的经费,皇上也不想追究了。
一方面,没有实证,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有十分的把握,皇上极其幕僚不想发动内战,还不到时候,也不想让老百姓有“内忧外患”的惶惶。
另一方面,老百姓最恨倭人,前朝、历代。几百年来倭人总是对中原虎视眈眈。索xing将这些被全歼的细作全部归为倭人。金银财宝也是缴获的“倭人从大周掠夺的财物”,更加振奋人心。
齐浩宁在心里自然也没有说细作的身份,只是描述了利用那个小倭人“大毛”钓鱼的经过。明明是一场严肃正经的细作战,被齐浩宁描绘得像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笑点不断,让书瑶跟着欢乐。完了还暗嗔一句:做正事也没个正经。
书瑶当然知道,齐浩宁只是不想让她担心,所以尽挑些轻松好玩的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