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其他食客也三三两两的凑上来,或是吃喝或是谈天说地,还有人问他们要酒。听到酒,屠苏不觉心中一动,等她有条件了也开始酿酒去。她又想到自己和妹妹的名字都和酒有关,就是不知道这关家的祖上是不是也跟酿酒有关。有机会她好好打听打听。
“关娘子,你们家的吃食味道不错,只是为什么不来摆夜市呢?”有个中年人对林氏说道。
“这位大叔,我们家不在镇上,不方便啊。”屠苏笑眯眯的答道。那人也不再说什么,只是一脸的遗憾。
这人一多,八卦也多起来。由于吃饭的多是男人,所以那话题也围绕着时事新闻转。要说新闻自然少不了那千两银子的悬赏之事。
“哎,你们听说了吗?那悬赏银子还要往上涨呢?”
“乖乖,还涨呢,那人得多值钱哪!”有人咂嘴惊叹。千两银子在他们看来已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我就纳闷了,这画像上的人看上去不像恶人,怎么会行刺王丞相的千金呢。”
“听说啊,是这么这么回事……”有人装着很内行的爆料。
“……”
“唉,你们啊都是瞎猜。”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慢悠悠的叹息道。有人认识这老者连忙招呼道:“秦老,听您这口气,倒是知道不少□呢。”
秦老坐下,夹起一根翠菜丝慢慢嚼着,然后才说道:“说起来这人倒跟咱们老食街有莫大的渊源呢!”
“哦——”众人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来了。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秦老。
秦老像个说书人似的有板有眼的将那故事讲了一遍。屠苏也听了大概,其实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类似于陈世美和秦香莲:一个读书人,在上京赶考的路上,因为盘缠用尽,饥渴难耐倒在了一家食肆门前,那食肆老板的独生女儿发现了他,然后才子佳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两人订下终身。食肆老板便资助读书人上京赶考,结果没中。于是读书人便留了下来娶妻生子,在岳家的帮助下用功苦读,最后终于一举高中……结果自然是悲剧,那读书人另攀高枝,食肆女大怒之下上京告状,幸遇一青天老爷伸张正义。但是此事也成了读书人一生的污点。导致他后来官运不顺。自然这食肆女和她的儿女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秦老话说到一半就被人打断:“我说秦老,您老人家说的是不是这二十年前苏家食肆的女儿苏掌珠?”
“嗯,正是他家。”
接下来又开始议论纷纷。有人开始攀扯与苏家的关系,有人提供独家□。还有人指出了苏家食肆的位置。急得屠苏直想敲案板:喂喂各位,歪楼了歪楼了。
这帮人的议论还没完,就见从那食街那端来了一群气势bī人的黑衣人。
这些人步履轻快,眼神锐利如刀,不经意的一扫便让这帮老百姓噤若寒蝉。摊前的食客们纷纷jiāo了钱散开。
屠苏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几人中有两人是她在树林里遇到的那伙人。她的心不由得一阵乱跳。心中想着,如果对方认出了她该怎么办?
那群人恰巧在“关家食肆”的招牌前停住了。屠苏以为对方认出了自己。越发急切的思索对策。如果到了最坏的地步,她是留下来用热油浇他们呢,还是迅速跑路……
林氏也看出了女儿的紧张心qíng,遂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她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这帮人,并打算一有什么意外就扑上去保护自己的儿女。关毛也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紧张的看着两个妹妹。
不过,他们都想错了,那群黑衣人显然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也没有认出屠苏。屠苏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这两个多月来饮食改善了,整个人的模样也跟着大变样。也难怪这那人认不出她来。
“几位要吃点什么?”关文神qíng自然的上前招呼道。
“那个叫什么双枪的上来一些。”领头的人挥挥手说道。
“好咧。”关文应道。随后又笑着将油条端上桌。这些人拿起来飞快的吃着。
“给我们准备一些带走,有多少要多少,越快越好。”那领头的又吩咐了一句。林氏应了一声,飞快的揉面,切条,下锅。桑落站在锅前翻着,关毛和屠苏则找出两只长条形糙篮往里面装上油条还有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