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太后带着众位嫔妃返回京城,重掌监国大印。晋王则率领大军三十万,兵分两路,一路攻打盘踞渭南前线的北戎西路军,一路攻打孟州蓟奴里亲自率领的中路军。
半个月后,渭南的北戎西路军败退,撤至潞州。被困在渭南的皇帝返回京城,诏告天下,征讨逆贼柴珏。韩王无路可退,坐海船逃往琉璃群岛。皇帝大兴诏狱,凡是与韩王来往过密的,革职的革职,抄家的抄家,砍头的砍头。一时间京城里人心惶惶。
蓟奴里凭借孟州一带天险,与晋王率领的大军数次会战,刚开始双方各有胜负。但是北戎军孤军深入,粮糙供应不足,将士思乡日重,士气低迷,无心恋战,渐渐地胜少负多。
嘉平八年四月,回到摩那部的敦律贺自立为王,率二万轻骑袭击葛力部,烧杀放火,抢走马匹牛羊三万多头。消息传到孟州前线,葛力部将士悲愤不已,纷纷要求返回家乡报仇。
后院失火,蓟奴里十分无奈,派使臣向大周求和,愿意纳贡称臣。
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第39章 最初最后(大结局)
自从一月四姑娘回到京城后,隔三岔五便来一封信,催阮碧回京。二月份,从扬州回到京城的老 与阮兰也写信催她。到三月,冬雪与郑嬷嬷也开始催她回去,且铮铮有词:“姑娘你还想赖在濠州不成?反正是逃不过的,何必呢。”
阮碧确实想赖在濠州。这个小城市里没有那么多的家法规矩,没有那么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在杏花巷宅子里,她就是老大。但她也知道,她逃不出这个世间,就别想逃脱这个身份,也别想逃脱自己的命运。
到五月,皇帝和太后都几次问四姑娘,怎么阮五还不回京?四姑娘写信过来时,几乎是带着哀求的口气,请她从速回京。
五月初九,阮碧带着寒星怅然若失地离开杏花巷,刘适之和四名随从护卫。在马车上,她把这段时间收到的信重新看了一遍,梳理了一下京城当前的朝堂qíng况——简单地说,就是韩王杀死皇帝的一批死忠,而后皇帝回到京城后杀死他的追随者。因为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大量的少壮派晋位了,其中以护着太后逃离京城的阮弛为首。他从正六品的内殿都知升为正五品的副都指挥使,一下子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
老夫人催着她回京,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实在吃不消这个庶子了。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大老爷入诏狱,他算得上是与韩王往来密切,但是他胆小,韩王篡权期间曾想授官给他,他以夫人离世无心仕途为由婉言谢绝了。不知道为何,皇帝抓了很多人,却一直没有动他。
因为并不着急赶回京城。所以马车并不快。天气也没有大热,沿途风景留着初夏的余味,大片大片的野蔷薇爬满竹篱笆和矮矮的土墙。或是粉色,或是白色,或是大红。风过去,花枝摇曳。美不胜收。只是经过的村庄十之八九都是空的,沿途的田地大部分荒芜,只有小部分种着庄稼。
第一晚宿在淮河渡口,梦里一夜水声澹澹。
第二天傍晚,到了宿州辖下的卢岭镇。许是因为战火未曾波及,这个镇倒是难得的热闹,鸿福客栈已经住满人。刘适之扔下一锭五两的银子。掌柜即刻直了眼睛,屁颠屁颠地跑去调换房间。
一会儿,二楼便有争执声传来。
掌柜说:“不是我见钱眼开,否则你们母女房租都拖了半个月,我怎么每日还会好茶好饭地招待着?不就是看你们母女两人,身边连个男人也没有,又大着肚子,着实可怜嘛?只是今日来了一位贵客,暂且委屈两位去柴房将就一宿。等明日贵客走了,仍让你们搬回来。如何?”
“掌柜,不是我们不jiāo房租,是你们卢岭镇的当铺不识货。”
阮碧心里一动,这个声音沙沙哑哑。从前是没有听过的,但为何有种奇怪的熟悉感?偏头看向二楼,只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背对着自己站着和掌柜说话。
“嫌我们卢岭镇当铺不识货,叫你去宿州当,你又不愿意,要不你就拿出宝贝,让咱们店里的客人看看,指不定有识货的,愿意出个好价钱。”
阮碧一使眼色,刘适之扬声说:“什么宝物,拿出来让我瞧瞧,若真是宝物,我便收了。”
老妇人往这边张望一眼,目光触及大堂里站着的阮碧,身子一僵,跟掌柜说:“算了,我们这就搬。”推门进屋里,片刻,屋里有说话声传来,她女儿似乎极不qíng愿,口气有点烦躁。这回,阮碧百分百肯定,她女儿的声音自己也1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