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心理医生知道陈柯的qíng况,以前在b大的时候,陈柯就找过他,他有一个咨询信箱,就挂在学生会活动室旁边,陈柯第一次往里面投信,并没指望能收到回信,而且他选择的是放假期间的一个深夜,活动室没有人,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人。
没想到他真的收到了回信,回信的人格外认真,虽然,不得不说,此人有些外行。
陈柯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对心理学也有所研究,尤其是他本身就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久病成医,理论经验一套一套,去忽悠普通人不成问题。
但这个外行给他的意见,格外真诚,像是一个刚入行的心理咨询师,没有经验却充满热qíng,陈柯因此喜欢上了和他信件往来。
后来这个“心理咨询师”向他道歉,说自己其实不是专业的,只是过来帮忙,不过陈柯的问题他都有咨询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过后才给他回复的,现在他没办法再继续兼职下去了,以后的咨询可以转移到线上,直接和那名专业的心理医生联系。
如此一来,陈柯就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心理咨询,毕业之后,为了自己的jīng神健康,陈柯专门拿出薪水的一部分作为咨询费,本来那个医生是只给学生咨询的,既然和陈柯相熟,付费的咨询也就继续下去了。
陈柯至今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站在这里,不得不说,那名医生和一开始那个答复陈柯的外行功不可没。
“你需要疏导。”心理医生告诉陈柯,“可以来我办公室聊聊,或者和你亲近的人说一说,最好不要憋在心里。”
其实更好的治疗方法是陪伴,但陈柯现在是单身,家人又不可能来b市陪他,事实上,唯一和他还有联系的就是他外婆了。
“我知道了。”陈柯说,他又问,“有没有什么见效快的新药?”
心理医生有些无奈,见效快的新药倒是有,只不过治疗陈柯这样的顽固加反复型病患,光靠吃药是不行的。
“你还在坚持写作吗?”心理医生问。
其实,心理医生很早就知道他有写作的习惯,两人也曾就“写作疏导”疗法jiāo流过几次。
“嗯。”陈柯的写作确实在坚持,不过他是冲着赚钱去的,不仅不能起到疏导作用,还会加重jīng神压力,有时候甚至有抑郁症的倾向,但这些陈柯并没有跟心理医生说。
“你可以试试把多余的人格放进小说里,这样对你的病qíng有好处。”心理医生说,“写出来以后,你可以发给我看看。”
“嗯。”陈柯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并没有给心理医生看,他写的不是病历,而是用来赚钱的商业文字。
夹带私货可是商业文字的大忌。
当然,作者总会无意间流露出一些私货,那是不可避免的,要陈柯主动去夹带私货,展现人间真实——以他现在的经济能力还不允许。
如果有一天他不靠这个吃饭了,他可以什么技巧都不要,什么人设都不管,只说私货。
但现在不行,现在是他安身立命的工具,直接决定着他多久能近距离接触周衍,他不能冒那个险。
……
后来有一天,当陈柯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把风子轩写出来之后——他发现遮掩潜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其遮掩,倒不如把潜意识和多余出来的人格,打扮成人人都喜欢的模样,让他拥有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生经历,给他开足够的外挂,以此来吸引人们注意那些光芒耀眼的东西,而不是主角真正的内在xing格。
堵不如疏,陈柯创造了风子轩,然后给了他一个耀眼的人生。
风子轩要从最底层走向最顶层,废柴逆袭,成为武神,他的征途高歌猛进,从未怀疑过自己能够登顶修真界,他自信,甚至有些自大,狂妄地当众宣称,他的理想是成为武神。
而那只是陈柯为了适应cháo流适应读者心理,qiáng行按头风子轩,让他当做终极目标去实现的一个技巧xing设置,与真正的、从陈柯心里分裂出来的风子轩的想法毫无关系。
风子轩成型两年之后,陈柯在jj发了《都市修真之废柴逆袭》的第一章,果不其然,适应cháo流的文名、文案和成熟大气的文风吸引了一大批读者。
而这时候的陈柯,也比当年更成熟,懂得用圆滑的方式把私货嵌入到小说之中,兼顾慡点与自我疏导,风子轩的形象也因为立体丰富而受到了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