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聊发少年狂_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284)

  京城。

  信国公李茂腿脚都受了伤,在汾州的糙原中艰难的求着生存,过的实在谈不上好,可信国公府上下却欢声笑语,浑然不知这家的男主人在汾州遭遇了怎样的困境。

  今天,信国公府里又迎接了新的客人。

  来人是工部和将作监的数位官员,递了帖子说是奉了圣意来府里拜访邱老太君的。

  信国公府的国公老爷是兵部的次官,要是来人,也该是兵部来人,怎么会有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员来拜访太夫人呢?

  那门房里的下人见好几个穿着红衣绿衣的官员来拜访,也不敢怠慢,一边恭恭敬敬地把他们请到迎接客人的前厅里喝茶,一边飞快地派下人去报。

  祖孙四人正在屋子聊天,此时已经过了正月十五,这就算出了年。再过一段时日,回乡过年的先生们也要回府了,说不定出去办差的李茂也会很快回来。

  花嬷嬷坐在窗台上,笑着看顾卿一本正经地和他们解释孔明灯会飞,不是因为那是孔明先生做的灯,而是因为热气比较轻云云。

  “太夫人,工部有官员来拜访您,门子问您是不是要去前面见一见?”有个婆子在屋门口问着里面的主子们。因为冬天风大,她也不掀起帘子进去,就在门口候着。

  “找我的?是不是报错了?找你们老爷的吗?”

  “不是,帖子上写的是工部和将作监的大人们。”

  花嬷嬷站起身,出去接了帖子,递给了顾卿。

  顾卿打开一看,果真是工部和将作监的印,连忙吩咐更衣。

  她穿的是家里的常服,接待外客不合适。家中现在没有男人,把外人请到持云院也不妥,只能等她换完衣服去前面了。

  待她换完衣服,乘着轿子到了前院,几位大人已经喝了两碗茶了。见邱老太君果然前来,几人都很高兴,一起到门口去迎。

  顾卿带着歉意和几位告了罪,担心自己来的实在太慢,让几位久等。这些官员正是有事来询的,自然也是客客气气。

  一时间宾主尽欢,气氛大好。

  将作监的监事拿出了中元节做的灯,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在节日以外放孔明灯了,所以顾卿见这官员拿出一个孔明灯来,倒意外了一下。

  禁止京城百姓在节日以外放灯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容易走水,京兆府不可能日日搭台子找人去看;二是他们在做孔明灯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都用的煤油浸湿的棉布做灯芯,灯飞到一定高度就没火了,然后跌下来……

  第二天,京城里到处都是掉下来的孔明灯,都摔得不能用了,倒给打扫卫生的造成了麻烦。有些无聊的学子在灯上写了自己的年龄、xing别和住处,还写了有缘人见到通信云云,也不知道让多少人家捡到灯后哭笑不得。

  “各位来找我,是为了这灯?”顾卿见到孔明灯,就大概知道了是为什么。

  “正是如此。不瞒老太君,我们正领了皇命,要将这孔明灯改造成可以用于战事的物什。”一个工部的官员,见邱老太君听得认真,就大胆开口。“所以我们来问问,邱老太君,请问李老国公有没有说过,这孔明灯做的大了,能不能带人上天?”

  顾卿当即就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她到底扇了一次什么样的翅膀啊?居然让这些古人想要折腾出热气球来?

  还是说古代的科学其实也很发达,只不过匠人被人看不起,所以才不能大展拳脚?

  可惜就现在的科技水平,怕是不能解决燃料的问题,也没办法解决许多问题。

  所以顾卿只能大概的说了下热气球的原理,并且提出了其中诸多困难。

  “所以说,只要能解决燃料和大孔明灯上方灯罩的材料问题,理论上是可以带人飞上天的?只要下面装个小吊篮就可以?”将作监的执事异常兴奋地说,“若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顾卿见他兴奋的样子,实在不忍心泼他冷水。

  他说的两个问题恰恰是最困难的问题。虽然理论上热气球只要充满热气就可以飞起来,可是这个世界燃料还主要是炭火和煤,想要产生足够的热空气是很困难的。

  就算能够飞起来,因为各种局限xing,怕是也飞不到多高。不过若只是侦查敌qíng什么的,怕是够了。

  “我觉得这件事怕不是一点时间能完成的。”说不定要几百年哟各位。

  顾卿认真地劝道:“老身觉得各位还是把jīng力花在如何让孔明灯在夜间传讯比较好。若是在孔明灯下栓一绳子,根据不同的高度或是明灭的qíng况来创造出一种‘灯语’,让远方的人能够收到信息,岂不是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