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小事_作者:归晔(636)

2017-04-12 归晔

  然而朝廷对行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行商除了要面对外商险恶的图谋,又要面对朝廷的压迫,经常被敲诈勒索,朝廷要求行商每年进贡几十万以至上百万两银子,至于连年加派的助军钱、救灾钱更是不计其数,以各种名义要求十三行的商人捐款。

  许多小商行因此不得宣布破产。

  就算有人不想破产,想要退出十三行的,也不被允许。

  此时的同和行已经是茂官在当东家,微月不止一次劝他想办法退出十三行。

  方十一也有所觉悟,认为虽然十三行虽繁盛,但已经不能久待,还不如尽早退出,另谋出路,以此时方家财势,已经足够让他们挥金如土几辈子了。

  茂官到底年轻,终是有些不舍放弃这大好江山,直到潘家的泰兴行出事。

  在这个贪污成习的时代,不少实力不济的行商因为不堪朝廷的盘剥而破产,而破产行商的欠饷、欠债又成为其他行商的重大负担,尤其是总商,责任重大。

  潘家的泰兴行就是十三行的总商,因此总是要肩负更大的责任,潘炜启跟粤海关提出要退出商会,反被粤海关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之后,还要泰兴行替其他商行偿还巨额款项。

  方十一开始为方家退出十三行做准备。

  一七九零年,粤海关要求茂官成为新一任的总商,茂官找了借口拒绝。

  而此时已经是满头银发的方十一不得不去信京城,让和珅帮自己最后一个忙。

  宁做一条狗,不当行商首!这句话成了方十一的遗训。

  方十一离开人世之后,微月让茂官举家迁到普宁县,从此不再踏足十三行。

  离开广州的前一天,微月让茂官和瑞官扶着她来到越秀山上,虽已是老眼昏花,但还能模糊看到远处绵延的珠江。

  凤凰木,紫荆树……各种树木根深叶茂,混jiāo成林,偶尔山风chuī来,静静的山林便舒卷回dàng,这么多年来,这越秀山依旧是一点改变都没有。

  她以为经历了这么多世间变幻,很多东西都不能如往昔,没想到这里还是层楼不动,糙木依然。

  仿佛看到小时候爸爸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走上五层楼的qíng景。

  好像看到妈妈抱着她在江边散步的身影。

  她想起自己这离奇的身世变化,想起自己这一生走来所经历种种。

  原来已经是一辈子了。

  她浑浊的眼睛浮起泪花,看到方十一站在前面,颀长清雅的身姿,俊逸温润的脸庞,笑容依旧那么温柔……

  “茂官,瑞官,我死后,将我尸首火化,骨灰洒于珠江……”她低哑地说着,指向珠江的手,无力垂下,嘴角含笑倒在两个儿子怀里。

  “娘……”茂官和瑞官哽咽地大呼出声。

  她曾经命丧珠江,又因珠江发生玄妙奇遇,找到了自己所爱,只是这些年来,她无不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愿,这绵绵不断的江水,能将她的思念延续下去。

  一八二一年,英国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无耻地向中国倾销鸦片,此时鸦片输入量已经占十三行货物输入量的二分之一,朝廷不得不政令查禁鸦片。

  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pào舰轰开了清朝闭关销国的大门,战败的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广州的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特权被取消。

  这一年,是近中国劫难的起点。

  同年,九月十八日,一场大火将曾经繁华似梦的十三行烧得gāngān净净。一个叫汪鼎的文人亲眼目睹了这场劫难,并将这件事记在《雨韭盒笔记》中。

  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一条,牢不可破。

  广州十三行结束了她繁华似梦的盛世。

  番外

  番外1 花开花落(上)

  无边无际的糙原上,一碧千里,略显茫茫之意,到处翠色yù流,仿佛轻轻一道绿色的cháo涌流入云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一名少年策马奔腾,穿的是最普通的猎人衣裳,长得却是面如冠玉,俊美非常,一双眼睛如璀璨的明星,闪烁着夺人的光彩。

  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印入了眼底,少年笑容更盛,心想着,他今天打了不少猎物,应该能让大婶去换不少银子的,阿泰刚刚病好,也需要补一补身子的。

  突然,他脸上欢愉的笑容闪过一丝诧异,不远处的糙原上,一抹穿着华贵锦袍的陌生身影显得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