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以前我看《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时,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话。
开菲,你知道吗,我看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不仅没有阅读快感,反倒是冷汗直冒,大脑中总是红灯不停在闪烁:可怕、可怕……刘亦婷成长的过程,似乎是一个工业产品被设计、生产的过程,面面俱到之中独独看不到孩子的自主发展和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太可怕了。
刘亦婷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想起了著名学者施蛰存评说傅雷教育儿子傅聪的一句话:“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我相信,刘亦婷式的教育模式,对于大多数千差万别的家庭来说,同样也是危险的。
我赞成,不过又有多少家长看到了这点呢?
我知道在以后的10多年里,中国的教育界一直在要求给学生减负,中国很多地方已取消了重点初中,学校也不排名次了。这样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避免在心理发育阶段反复地体验失败,以至于丧失自信心和追求知识的热qíng。
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却有不少的家长反对,认为这对于那些有能力当尖子的孩子来说,有一种失去近期奋斗目标的消极作用。天啊,这个想法太可怕了!
当时我们几个非常惊讶,难道在那些家长看来,让孩子“争当前3名……保送进重点中学”才是所谓的尖子生应该有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了这个重点中学的目标,他们的孩子就有如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难道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读重点吗?难道他们不会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去学习吗?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xing。”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求知是人的本能之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qíng,而那些的家长怎么会认为一旦取消了重点学校,尖子生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呢?
我们当时认为,这些所谓的尖子生根本就是一群不懂得以求知为乐的考试机器。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这些所谓尖子生的家长根本就不懂得教育为何物,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他们其实是用自己子女的成绩来满足自己狭隘的虚荣心!
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或许是眼界的开阔,父母越来越注意在综合素质方面对我们的培养了,母亲的原话是,“你们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须成人。”在学习上似乎对我们没有太大的要求。
但是我觉得母亲真的很狡猾,这个话说得实在太天才了,一个人如果懂事了,会不懂事地不学习吗?
或许在这个年代的人都无法摆脱这一点吧,我不是也一样吗?因为我知道我只有取得好得成绩才能得到我想要的自由,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有些事我能想通,但是不表示其他人也能想通,要做一些事在这个年代还是尖子生的身份比较安全一点。
不过,我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即使我们摆脱不了应试教育,那他们也要给我带着这个脚镣跳出美丽的舞蹈来!
我慢慢回想曾经组织参加过的各项活动,看过的各种书籍,想着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我曾经组织过大学生参加义务家教,走进初中课堂,走进社区,与学生面对面。那个时候,国家教育部门正致力于推进一种新课程标准的普及。
实际上,那种新课程标准便是适应先进的现代学习方式进行的变革。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究竟什么是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学习方式。
我觉得或许为自己的伙伴们找到了一条合适的道路,一条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培养自己自己研究xing学习的道路。
研究型学习关键是需要主动xing、独立xing、独特xing、体验xing、问题xing。
主动xing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xing,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qiáng制。
独立xing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xing。如果说主动xing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xing则表现为我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