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放远视线,落在那末尾一直像根廊柱一样立在那无动于衷的家伙身上。
“大理寺少卿罗笙。”
听到皇帝点了罗笙,顿时殿上安静了下来。亲聿派的人不免拿怨恨仇视的目光一直瞪着这年轻后进。
最前排的两王都是神色一动之后再无表qíng。
罗笙稳步向前行至殿堂中央。“臣在。”
“你本职乃大理寺少卿对我朝律法jīng通,此案又是由你经手,不知罗卿家可有何特殊见解?”
皇帝在特殊两字上加重音调,任是傻子也想的到,这罗笙接下来的话几乎可以算做决定了聿启山一族命运的最终判决。
朝堂之上一时间竟然压抑的宛如风雨yù来。
“回皇上,仅依我朝律法而言,大理寺的判决并无任何不妥。但臣以为,只聿启山一人罪不可免,株连九族实需斟酌。”
“何解?”d
“天下之人皆认为生杀之事为天子特权。不知皇上以及各位大人可曾想过,即便是那宵小流寇亦可斩人于刀下,是以,这‘杀‘并非真正的皇权,而‘赦’,却是普天之下唯皇上一人所独有的权利。臣斗胆以为,我朝经由历代帝王稳固江山,现下一片太平盛事更应以德、以仁昭示于民。”
皇帝神色微动,一双眼睛直盯罗笙,“说下去。”
“是以,臣以为‘株连九族‘之类过于残bào的律法应顺应时世,因时而变。聿启山本人罪行昭然,身为功勋卓著之两朝老臣非但不严于律己反而知法犯法,罪不可免。其家人或有知些微末的,没能及时劝戒,罪降一等,但不至死。”
皇帝一笑:“如果罗少卿来裁判此案,会如何定罪呢?”
“回皇上,还请恕臣妄言。若臣来判,主犯罪行不改。族中男子暂免一切官职充军边疆。三年为期,若能痛定思过自当嘉勉。此等受吾皇大赦之恩的臣民必是格外忠心耿耿,也是我朝之福。族中女子遣返原籍。想来那些女子弱质纤纤,不过错嫁、错生、却受累于夫、于父、实在无辜可怜。以上,就是为臣裁判。”
皇帝没有漏看端王和允王微微翘起的嘴角,更没有错过王肃年,罗泰然,孟天广乃至负责此案押解罪人的陆放、赵克敏两位总兵眼中赞赏的眼神。
突然罗笙重重跪了下去:“皇上!臣对皇上曾经在御花园赐宴时所说的以宽宏仁政治天下一直念念于心,日日不忘。皇上的话就是为臣行事的准则,自此更是在修习律法时格外注意。发现前朝遗留为平乱世而修订的诸多过于血腥之法规已是不再合乎我朝民生民qíng,多次和王大人探讨亦是觉得大有不妥。但臣等怎可妄自臆测先帝?今日借由聿启山一案,臣冒然进谏还请吾皇恕罪。”
旁边王肃年只觉头皮发麻,这大胆小子凭的卤莽!竟然把老子也牵扯进来。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过那些话来着?不过……这小毛崽子也说的不无道理。
踏上一步,“老臣还请皇上不要怪罪罗少卿。此事若不是老臣一直踌躇不前,也不会容他在这朝堂之上胡言。”
这时一众亲聿派才反应过来,虽然想不明白这罗笙为什么突然替聿启山说话,但事实屹然如此。于是一个个又开始下起饺子。
罗笙一脸黑线。这些人都是什么脑子?
端王莞尔。
允王略一弓身,“皇上,臣以为罗少卿所言虽然略有幼稚,但不难看出其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对聿启山一案的裁决为臣亦是觉得公正妥当,还请皇上斟酌。”
皇帝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
罗笙……朕,又低估你了。
“好,就依罗少卿的裁判。大理寺卿王肃年听旨。”
“臣在。”
“重拟聿启山一案裁决,明日呈上。退朝。”
一地人山呼吾皇英明,吾皇万岁!
第52章
罗笙办案有功,皇帝自然有赏赐下来。
不少曾在南疆一起拼搏过的公子们吵着要他请酒。
既然要请,自是朝中大臣都不能落,来不来,是人家的事,礼节是一定要到的。
罗笙想着人多,不愿意打扰父亲和母亲的清净,gān脆摆去了自己的府宅。一来女眷少,大家闹起来不拘束,二来也算是给新宅子暖房了。
这些杂事就jiāo给观棋他们去cao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