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姑娘来了,老太太一直念着呢,叫我在这迎迎姑娘。婢子名叫红菱。”这丫鬟好一张利口,声音又脆又甜,“多谢红菱姐姐了。”莘菲微笑着答道。便不再说话了,红菱在旁虚扶着,心里暗暗想道“这倒是个守礼的,与大户人家的小姐也差不离了。”
到了门口,早有丫鬟婆子打起棉帘,一叠声的笑道“来了来了,老太太才刚还问呢。”莘菲随红菱走入,房间里一片莺声燕语,转入屏风,正面榻上斜倚着个头发银白的富贵老太太,榻边的脚踏上还跪着个丫头拿着美人槌给老太太捶着腿。旁边立着的丫鬟婆子拿着痰盂、茶盘、手巾,皆微微打量着进来的人儿。
行至榻前,莘菲便跪了下去,嘴里说道:“莘菲给老太夫人请安。”“红菱,快搀起来,叫我看看。”老太太吩咐着。旁边的红菱赶紧搀了莘菲起身。“韩丫头,快抬起头来,叫我瞧瞧。唉,你也是个苦命的,你那老子在府里也辛苦了这许多年,府里的哥儿也都在他那启蒙过,在我这还是有些脸面的。”说罢,拿帕子按了按眼角。莘菲见状也拿帕子抹了抹眼睛,“这会儿,我正想着给妙姐请个女先生,好教她识识字,也明些理。韩丫头,听说你跟着你老子也进学了点,可否做得来啊?”
莘菲想着这毕竟还是个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朝代,还是低调点好,便低头答道:“跟着父亲认得了些字,也临帖写过些大字,书也读过几本,不过也都是打发时间来的,都不大jīng。”太夫人显然对这样的答案很满意,“我们这样的人家,女儿也不是要科考致仕的,认得字明得理便罢了。”转过头,对身边的另一个丫头吩咐着,“去把大小姐请过来。”听得老太太的吩咐,一个丫鬟答应着走了出去。
老太夫人便不再问这些,只与莘菲说些女红刺绣的事,一会儿功夫,就听见外面有请安问好的声音,一群人簇拥着一个雪团般的小姑娘走了进来。这大概就是老太夫人嘴里说的妙姐了吧,这妙姐儿身穿大红色的锦缎衫裙,梳着双鬏,皮肤雪白,大大的眼睛,颇是可爱。只是这小姑娘小小的年纪,面容却颇严厉,有些少年老成的意思。
妙姐儿给老太夫人行了礼,就被老太太一把搂到怀里,“我的心肝儿,今天可还大好了些?”“回曾祖母的话,曾孙女儿已经大好了,今天早上还喝了碗粥呢。”妙姐儿答道。
“那就好,跟着的嬷嬷呢,要好好照顾顾好你们主子,凡是偷懒耍滑的都给我赶出去。”旁边跟着的一个嬷嬷和四个大丫头都赶紧上前答道:“奴婢们知道了,万不敢有所疏忽的。”
老太夫人又指着莘菲对妙姐儿说:“这是曾祖母给你请的女先生,是先前府里西席老韩先生的闺女,陪你读书写字,你看可好?”听到这话,妙姐儿便转过头来看莘菲,莘菲也抬起头来,迎上她的目光。妙姐儿一楞,没想到这女先生胆子还挺大的,便用更加严厉的目光打量着莘菲,莘菲也不惧,心里想:“好歹我前世也当过将近8年的班主任呢,还怕你这个小丫头不成。”于是目光坚定,嘴角微杨,正视着妙姐儿。妙姐儿的眼里的严厉慢慢变成疑惑,最后变成轻笑,“嗯,我看这位姐姐倒也不错,只不过不知道她才学怎么样。”说罢揉到老太夫人身上,“曾祖母且让我考考她吧。”“你这个猴儿,如此岂不是无礼吗,看你莘菲姐姐笑话你。”
“妙姐儿说的也对,无妨,太夫人。”莘菲镇定自若。
“那好,我问你,你准备教我学些什么?”妙姐儿不客气的问道。
“世事dòng明皆学问,人qíng练达即文章。一切皆可学。”莘菲慢慢答来。
“好一句‘世事dòng明皆学问,人qíng练达即文章’,妙姐儿,还不快给你莘菲姐姐行礼,这个女先生咱们要定了。”老太夫人满意的拍拍妙姐儿的手。
妙姐儿又愣住了,这答案出乎她的意料,也让她感到一丝期待,或许这个先生真的可以给她带来不同的感觉吧。也赶紧下榻给莘菲行了个大礼,莘菲也半蹲着身子回了礼。知道这事就拍板定了下来,心里有了些雀跃,不知道这府里的束修怎么算,莘菲还想着能讲价吗?大概不好吧。
妙姐儿行完礼又回榻上坐好,老太夫人吩咐一旁立着的一个嬷嬷,“荣嬷嬷,把chūn华居收拾出来,安排好下人们,给妙姐儿作书房,也好和韩丫头一处认字。另外,府里以前给先生的旧例是怎么算的?”荣嬷嬷50来岁的样子,身材瘦小,但穿着打扮gān净利落,看来是老太夫人身边的老人了,“府里以前都是给先生四季各4套衣裳,冬天2件厚毛衣裳。每月5两月钱银子。”“嗯,那就照旧例给韩丫头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