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作者:回眸已半夏(104)

  他看向第一个灯笼,上面只写了四个字‘是耶非耶’。

  难怪刚刚那人说灯谜难了。

  黎锦面色一如往常,他想,这四个字既无出处又无头绪,自然得往巧妙的方向去思考。

  ——是耶非耶,谐音‘爷非爷’。

  黎锦想起自己背诵的《论语》中有一句‘齐景公问于孔子……’,于是他执笔湛墨,在粗糙的毛边纸上落下三个字。

  父不父。

  摊主本来老神在在的端着手,他并不觉得镇子上有人能答出来这些谜题,毕竟那最后的大奖……丰厚着呢。

  可黎锦第一道谜题的解答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关键是,他答对了。

  摊主不动声色,收了黎锦第一张纸,然后说:“您可还要继续猜谜?”

  黎锦说:“自然。”

  这才猜第一个,古人出灯谜的思路其实并没有现代人那么活络,况且这些灯谜大多都有出处。

  黎锦想,背了这么久的书,终于可以检查效果了。

  这个想法要是被宋先生知道,恐怕得气地打他手板子。

  背书的目的是猜灯谜吗?

  摊主说:“既然如此,那我也得依照规矩,等您猜完再给出结果。”

  黎锦淡然应道:“理该如此。’

  秦慕文这时候已经拿着兔子花灯走到黎锦身边,他虽然懂一点猜灯谜,但玩的不多。

  他看着那些灯谜,大概有些思路,却不知该如何破解。

  反倒是瞧着黎锦落笔,心中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这样的。

  摊主倍感奇怪,他看人眼光准,瞧着这哥儿的神色,倒像是个识字的。

  镇子上识字的女儿家都少,更别提哥儿了。难怪被夫君如此宠着。

  黎锦很快就写出了五个答案,摊主眼皮直跳,感觉今晚的大奖要落在自己这个稍微偏辟一点的摊位上了。

  摊主见黎锦都解出五个谜底了,然而他解谜的速度居然丝毫不慢,反而还有愈来愈快的趋势。

  真的感觉心都在滴血……

  不过他转念一想,反正这大奖是背后大掌柜出,又不是他出,所以他还是给这个客人鼓劲儿吧。

  黎锦这边也是凑巧,本来古代猜谜就喜欢引经据典,而他刚刚好都背完了这些书。

  至于剩下那些小的技巧,无非就是谐音、拆字,只要思维活络一点,很快就能猜出来。

  黎锦把最后一个谜底交给摊主,说:“应该猜中至少三个了吧?”

  摊主:“何止啊!全都猜对了!”

  黎锦乐了,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猜灯谜的天份。

  摊主说:“这位客人您稍等,您猜中了所有灯谜,这兔子灯就当我送您的。

  至于最后大奖,得等我遣人禀告掌柜才能兑现。”

  黎锦拦住了他,说:“大奖就不必了,我只想给内子赢一个花灯。这就足够了。”

  秦慕文也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他把兔子灯抱在怀里,彻底舍不得撒手了。

  黎锦捏了他的脸,说:“你有什么愿望,我写上去。”

  秦慕文小声说:“阿锦,我能自己写吗?”

  黎锦把沾饱了墨水的笔递给他。

  秦慕文抱着灯,背对着黎锦,小心的写了两行字,努力的用身体挡住,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黎锦断然不会做出偷看这种事,不过他也能猜出小家伙那一点害羞的小心思。

  这么一想,黎锦觉得自己有些造孽,少年才十七,放到现代还没成年呢。

  黎锦这边等少年写完,就带着他去河边放灯许愿。

  流水载着一只明亮的兔子灯远去,上面还有两行落笔生涩,却情意绵绵的愿望。

  直到黎锦和少年再也看不到那只花灯,他俩才往回走。

  而摊主这边,黎锦虽然说不要大奖,只为一只兔子灯。

  但他终究不是最后拿主意的人,还是把这件事禀告给了包下一条河道的掌柜。

  掌柜听完他的描述,笑了:“你可知那人是谁?”

  摊主摇头:“不知。”

  “那位就是杏林堂的小神医黎锦。”

  掌柜的说,“既然是他,那就不勉强给他大奖了,反正他也不稀罕。”

  摊主完全不明白,大奖可是……飘香苑花魁的中秋之夜啊,居然能用‘不稀罕’三个字来形容。

  而且,从掌柜的语气来看,似乎知道黎大夫的为人一样。

  掌柜又说:“虽然黎大夫不稀罕,但也得把他猜对所有灯谜的事情传出去,省的被有心人说我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