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作者:回眸已半夏(182)

  他眼珠子都要瞪红了。

  黎锦作为新来的不知道,而潘又丰在宁兴书院呆了少说也有六年,早就听说过这位万教谕的名声。

  ——陕地秋闱解元(第一名),原本他继续考的话,会试肯定能中,那就是进士出身,有资格面圣,参加殿试的!

  但恰好准备参加会试那年,万教谕的父亲过世,他只能守孝三年。

  如今孝期刚过,左右下一场会试还在三年后,山长索性大手一挥,把人邀请来宁兴书院当教谕。

  “也不是真让你去讲课,只是知府和我打算新办一个算学部,你对此恰好有些研究,每日就来书院为算学书籍做注解,我这里有不少孤本,你都可以随意看。”

  于是,万解元就成了宁兴书院万教谕。

  万教谕刚进书院的时候,是四月底。那会儿府试刚好发榜,黎锦忙着搬家的事情,陈西然和邹秀杰也没这么快到书院。

  他们仨便一起错过了这个消息。

  但其他原本就在书院的人,都知道万教谕要来,一个个很想拜在万教谕的门下。

  万教谕却一个弟子都不肯收,被人问的烦了,甚至直接冷着脸甩袖子走人。

  于是万教谕‘冷面解元’的名声就这么传了开来。

  潘又丰今日在算学部见到万教谕,整个人都振奋了。

  他想,只要自己表现得有天分一点,万一被万教谕看中,提点几句,说不定自己就能留在书院当讲郎了!

  一下午的功夫,潘又丰去问了万教谕三个看似很难,其实很基础的问题。

  问到最后万教谕说:“这个概念前面就有解释,你若是连这都看不懂,怎胜任助教之位?”

  潘又丰:“……”

  看来万教谕这里根本没路,他只能找另一个教谕刷存在感。

  就在这时,黎锦眼看着天色不早,正好潘又丰跟其中一个教谕讲话,黎锦直接就跟空闲下来的万教谕请退。

  万教谕当时也在监考,之后更是看过黎锦的答卷,对他印象很深。

  此次见黎锦一直不骄不躁,按照山长的吩咐来办事,对他印象更好。

  黎锦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这位教谕对他如此和颜悦色,但他很快就周到的回礼,随后告退。

  第二日,黎锦中午吃完饭过去的时候,潘又丰已经在擦拭、整理书籍了。

  原本这些书籍一个人整理需要四日,两人的话每人就整理两日。

  潘又丰完全当昨日的事情没发生过,笑意真诚的对黎锦说:“黎锦,昨日都是你在忙活,今日换我来,你可以去誊抄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黎锦先去看了潘又丰分类的算术书,他说:“我昨日整理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擦拭一遍,而是按照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等分类的,每一类摆放在不同的书架上。”

  潘又丰刚刚已经把几十本随便的放在距离自己最近的书架上。

  他手上的动作一顿,“黎锦啊,我知道我昨日做法不厚道,但你也不能这么为难我。按照你的那种分类,这么多书,还不得分到猴年马月?”

  黎锦说:“如果你觉得麻烦,我可以一个人来。”

  毕竟若是潘又丰这么胡乱做了,他还得把书抱出来重新分类,加大工作量。

  潘又丰见黎锦神色严肃认真,与昨日那个被欺负的不敢说话的软柿子判若两人。

  潘又丰虽然年纪大,但身高只到黎锦下巴上一点,又因为一直熬夜学习,忽略了锻炼,光是站在那儿就输了气场。

  潘又丰活了这么大年纪,性格早就被磨得圆滑许多,他权衡利弊后,说:“行吧,就按照你说的来,这些书我都重新整理。”

  黎锦仔细的打量了一下他的神色,见他不像是说谎,这才挑了一本偏向于提高农桑效率的算学书,拿去案几前誊抄。

  算学部如今还没正式开放,偌大一个屋子里只有寥寥数人,案几上摆了不少宣纸,都可以自由使用。

  黎锦这会儿也不清高,拿了一张宣纸就开始抄。反正这也是自己整理书籍的报酬。

  黎锦此前抄《四书》《五经》的时候,就喜欢一边抄、一边思考。

  左右他以后的下午都会泡在算学部内,以后有的是时间抄,所以他也不急,反而抄完一部分,还会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到了题目的部分,他就拿了素纸来自己演算。

  山长和万教谕进来的时候,潘又丰是知道的。他站在角落里一直在擦书,给书本分门别类,假装已经工作到忘我地地步,眼观鼻鼻关心,直到山长站在他面前,才恍然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