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作者:回眸已半夏(193)

  当然,会说白话的人不少,但能有资格给算经书做注解的,只有寥寥数人,知府大人也只能迁就着他们。

  知府放下第一本,拿起第二本翻看,还没看几眼,他又把这本书放下了。

  总归都跟他理念不符,但也聊胜于无。

  不过,他也没什么兴致继续看下去了,知府大人专门腾出半天来宁兴书院,没想到却扫兴而归,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万教谕的席位跟山长离得近,他突然站起身,走到山长和知府面前,深深一揖。

  “晚生斗胆,敢请大人看这本只做了一半的注解。”

  说是只做了一半注解,但其的纸张装订成册已经比原书要厚一倍了。

  知府还记得本省惊才艳艳的少年解元,赏他一个面子,让身边伺候的少尹接过了这两本书。

  不同于其他人在手抄原著旁侧做的注解,这本的注解和原著是分开的。

  万教谕说:“注解可以单独成书,只看注解不看原著,并不影响其效果。”

  知府本来已经不抱期望了,但翻看之后,首先觉得这字体有点眼熟,好像不久前才见到过。

  其二,他几乎就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描述的语言多么通俗!只要是识字的人,就能大概读懂其中意思,完全不需要理会那些拗口的措辞!

  这完完全全就是知府大人想要的效果!

  知府原本已经阴郁的脸色逐渐挂上笑意,夸赞道:“真不愧是少年解元,这份注解做的好。

  虽然篇幅增多,但完全可以分三册印刷,以后投放本府城管辖的各个下级城镇村庄。”

  万教谕见知府大人对此赞不绝口,又深深一揖。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知府就说:“当然,这少不了你的润笔费(稿费),按发行册数计算,润笔费为纯利润的四成。”

  万教谕一脸的震惊,他刚刚行礼后想说的不是这个啊!

  但他是个十分正直的人,眼看着知府大人误会渐深,万教谕索性直接跪下,说:“大人,这注解并不是晚生所作。”

  “何人所作?”

  万教谕答:“笔者为黎锦,鸿雁村人士,双案首。”

  知府大人上前几步,亲自扶起万教谕,听到笔者后直接笑了起来。

  “我当是谁,原来就是策论写的顶顶好的黎锦!”

  此前他们说话都压低了声音,其他几个教谕离得远,也听不到多少。

  只是眼尾的余光扫到万教谕突然跪下,一个个都有些震惊。

  他们可不认为万教谕犯事儿了,但也摸不准知府大人的心情,不敢有所动作。

  可没多久,知府大人就亲自扶起万教谕,朗声念出了黎锦的名字!

  黎锦丝毫不敢有多怠慢,赶紧搁笔,站起身来,走到知府面前,行跪礼。

  他现在只有童生的身份,见官依然得跪,只有院试后中了秀才,才能免去跪礼。

  知府拿起那本很厚的注解,问黎锦这可是他一人所作。

  黎锦答曰:“回大人,是晚生一人所作,但第七章第二题,晚生略有不懂,请教万教谕后才得其结果。”

  知府也亲自扶起了他,又问:“你如此做注解,可有得到其他人指点?”

  黎锦摇头,答道:“并无,只是晚生出身农家,平时与邻里乡亲交流便用白话,又觉得这本农桑算经对庄家汉做农活儿有所帮助,才想把其注解做的简单易懂些。”

  就算大多庄家汉不识字,但村长识字啊,这些数学理念又贴近生活,看懂其实不难。

  知府对黎锦的话很是满意,甚至还要去看黎锦正在做的其他注解。

  他的这个举动就连山长都始料未及。

  等到知府大人走后,整个算学部里其他人看黎锦的眼神都不对了,几个教谕把黎锦写的那本注解来回传阅,看完后也是满满的服气。

  虽说他们一直都知道黎锦助教很是认真,但他们见黎锦一个月来还在给一本书籍的农桑算经做注解,一个个对黎锦的评价中都加了‘天资愚笨’四个字。

  谁能想到,黎锦默默的把注解任务做成了——编书。

  过了一会儿,少尹匆匆回来,要跟黎锦商量这本书编好后发行的问题。

  黎锦只能跟山长先行请退,和少尹去了茶馆。

  少尹大概三十出头,此前府试的时候,就知道知府大人为了钦点案首,直接处置了一个作弊的考官。

  当时少尹就在想,也不知道这个案首值不值得知府大人如此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