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作者:回眸已半夏(311)

  最近黎锦在都水清吏司改造远航船模型,他之前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设想,没想到工部的老师傅还真的做出来了个小模型。

  ‘小’字也只是相对而言,这个模型长十九尺又二分(六点四米),宽三尺又二分(一点零八米),船只两头尖,肚子(船体)极大,与当代现有的船只但从外形上就看出了巨大差别。

  船体大,运载的货物就更多,毕竟远航一趟也不容易。

  最让黎锦惊喜的是,这个小模型把他随口描述的螺旋桨、防水隔舱都做了出来!

  有了防水隔舱,船只远航时也更加安全。

  虽然这些与船帆、桅杆、船舵的位置设置还得仔细考虑,但整个模型已经有了‘远航船’的风范。

  也正是因为如此,黎锦才有了更大的动力,要努力给自己国家造出远航船来!

  他穿越来之前从未深入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就算知道也是曾经留学的时候,去英国参观过‘大不列颠号’。

  那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蒸汽船,给黎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黎锦原本并不觉得自己能很快做出点什么成果,但工部老师傅的手艺真是太让他意外了。

  所以,他近日才一直泡在工部,努力的做出一点东西来。

  黎锦之前在工部书肆不对外人开放的藏书中,看到过其中有对西方诸国只言片语的介绍。

  他也试探过工部其他人的口风,毫无例外,都自居‘天朝上国’,觉得外面的人都是蛮夷。

  黎锦当时就沉默了,他想,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就算皇帝亲口说‘吾辈得发展工业,才不至于被其他国家赶超’这种话来,恐怕大家都抱着怀疑的心态。

  所以,黎锦从未想过仅凭口头只言片语,就能改变大家的态度。

  可黎锦对这个朝代真正产生了归属感。他只想尽自己绵薄之力,做出一点东西来。

  或许现在作用不大,可百年之后,指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就如同黎锦每日坚持写的各项记录,小到鸿雁村和京城的鸡蛋几文钱,大到工部分工安排,若是被后人发现,那就有很大的考据意义。

  员外郎见黎锦与底下一群手艺老师傅打成一片,撸起袖子拿着木材跟师傅们商量事情,神情专注,一门心思扑在造远航船上。

  他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黎锦他恐怕压根就没想过要位极人臣吧!”

  要不然,凭黎锦现在在都水清吏司的地位,哪需要事必躬亲?

  黎锦只要给其他人随便传授点造船工程的知识,就能渐渐的传到侍郎、尚书大人耳朵里,以后仕途必然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可黎锦没这么做,别人问他问题,他会悉心解答。

  但很明显,他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造船师傅们商量中度过的。

  他甚至自己搬木材搭建想要构造的船体。不嫌累、不嫌脏,一遍遍的调整螺旋桨的位置。

  员外郎看得入了神,直到他肩膀被拍了一下,他正准备说‘祝善你多大年纪了还玩这等把戏’,才想起来今日祝善去藏书阁查东西,不来船坞。

  那整个船坞他官职最大,谁敢这么拍他?

  员外郎一回头,直接看到尚书大人的脸,他吓了一跳,当下就要作揖行礼。

  尚书扶起他,说:“黎锦呢?”

  员外郎:“……黎、黎锦?”

  看着尚书大人的眼神,员外郎赶紧压低了声音,说,“回大人,他在下面,一堆老师傅中间,最年轻的就是他。”

  员外郎说完后,才发现尚书大人又把自己的话传达了一遍,态度更加恭敬。

  他不是傻子,这会儿也发现整个船坞上层基本上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站在暗处的守卫。那么尚书大人身边的人,肯定官职大到他想都不敢想。

  员外郎全程垂眸看着地面,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等到尚书大人和那人走了后,眼前仿佛还一遍遍重现着那人白底黑面的靴子和靛蓝色的衣袍。

  陛下五十多岁才当上皇帝,少年时也没被当作储君来培养,出宫这件事做得十分顺溜。

  他也不是专程来看黎锦的,只是听说了慧大师最近回寺庙了,才想去拜访一下。

  回宫途中看到船坞,陛下随口问了一句:“会试上黎锦写的那篇文章,讲的可是算经、水利、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他身边的大太监揣摩圣意可是一等一的好,当下就派侍卫问了黎锦现在可在船坞中,工部尚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