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_作者:金波滟滟(67)

2017-03-17 金波滟滟

  宁梁听了也笑,便坐到了毛驴背上,他个子高,两条长腿差一点垂到地上,先是绷着身子不自在,慢慢才放松下来,然后就觉出舒服极了,“这毛驴真好!”

  原来骑毛驴还有一件好处,那就是毛驴是极温顺的牲畜,不必专门学就可以骑,况且毛驴长于走山路,三家村正在山里。

  爹骑了一小会儿毛驴,既是心疼女儿,也心疼毛驴,又下了驴,让宁婉上去,“还是你骑吧,爹不累呢。”

  父女二人就这样轮流骑着毛驴,一直到深夜里才回了家。

  娘和二姐原已经睡下了,现在听了声音起来,却问:“你们怎么没有在姑姐家或贤儿家里住上一夜再回来呢?”

  原来宁婉的姑姑嫁到了虎台县郊的梨树村,因那里田地肥沃,日子富足,便也为宁贤说了梨树村的亲事,因此眼下姑侄两人离虎台县很近,当初宁梁和宁婉出门时便说如果太晚了可能会去梨树村借住一晚,明日再回家的。

  宁梁就道:“我们到了虎台县事事都还顺利,又买了许多东西,急着回来,就不想再绕到梨树村了。”说着却不进屋,打着灯笼先到菜园里拨了几棵菜,又去捧了几捧高粱米糠放到槽子里喂驴。

  于氏看到小毛驴,“这是向谁借的?可要赶紧还回去,别在家里喂不好掉了膘。”

  宁梁打理好小毛驴,拉着于氏进屋,“我来跟你说吧。”

  宁婉听了悄悄笑了,就让爹给娘讲道理吧,她实在太困了,随便洗了洗脸就倒在炕上,就连宁清问她话也没来得及回答就睡着了。

  第二天宁婉起来时天早已经大亮,爹也不过刚起来,宁清已经将剩下的几个ròu包子热了,煮了高梁米粥,又把鱼烧好,大家围桌吃饭。娘尝了鱼就说:“清儿的茶饭做得很有模样了,这鱼味特别香。”

  宁清得了赞扬,也是得意,“我从那ròu上切下来几片放在鱼汤里,所以这鱼就吃着香了。”又向宁婉笑道:“你们买的那块ròu真肥,一定能熬许多油,等吃了早饭就熬出来。”

  在三家村,ròu是越肥越好,因为肥ròu能熬大油。平日里农家没有ròu,若是在菜里加上一勺猪油,味道就香多了,故而猪大油是好东西。

  爹就笑道:“虎台县里的ròu都比马驿镇贵上两成呢,这块ròu足有十斤!用了二百四十个钱!”

  “可真贵!”于氏就叹,若是平时她一定要再唠叨几句责备丈夫和女儿不该花这么多钱买ròu,但昨晚丈夫给自己算了帐,从今后家里做起山货生意,便不用只从土里刨食,驴已经买了,更不必说十斤ròu了,因此便将所有的埋怨都消了,却笑道:“一会儿就熬了油,油渣包些包子吃,不比买的ròu馅的包子差!”

  其实若是有钱,谁又非要俭省再俭省,连吃都舍不得呢。

  吃了比平日迟很多的早饭,于氏就张罗着熬猪油了,近些时候她的身子越发健旺,因此时不时地会下厨,眼下十斤ròu的大事,她更不能放心全jiāo给两个女儿,因此尽管宁婉一再拦着,她还是抚着肚子看着宁清和宁婉切ròu熬油。

  将肥猪ròu剔下,切成厚厚的大片,这时先在锅里加一碗水,再将ròu片放入,不停地翻动,小火慢慢地熬着。这是一个细致的活儿,不能急,免得将油熬糊了,油渣也不能吃了,那才是làng费呢。

  大锅烧开了,肥ròu片发出滋滋地响声,慢慢变huáng变小了,而ròu里面的油便熬了出来,散发了浓郁的香气。过了大半个时辰,看着肥ròu片都变成了小小的油渣,半锅油在不断的沸腾着,娘便让宁清拿着笊篱将油渣捞出来,又让宁婉放进锅中一把小葱、一把花椒,一勺盐,待炸得透了就停了火。

  待油再凉些却没有凝固时,便用大勺盛到专门放猪油的坛子里,这油再凉一凉就变成雪白细腻的油脂,吃的时候用勺子挖出来就可以了,不但方便,还能保存很久,就是放上好几年也不会坏。

  宁婉还知道做一些高档的点心,还必须用几年的陈猪油才好,飘香居的点心用的就是两年以上的猪油,因此味道特别香淳。而京城里最有名的兰香斋点心铺子里最好的几样点心,都是用二十年以上的猪油做的,宁婉尝过兰香斋的苏皮藤萝饼,那香甜的滋味竟无法形容,更难得的是从京城带到虎台县用了两个月,而她又存放了几个月才吃完,一点也不曾走味变坏。

  那么等有了时间自己也做些小点心?爹和娘都是爱吃的,当然宁婉自己也喜欢吃。正想着,又听外面有人喊,“卖小jī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