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记_作者:八月薇妮(441)

  小道士也不敢拦他,只叫了两声作罢。

  崔承身边那几个跟班也只苦笑,相视摇头。

  且说崔承自己雄纠纠气昂昂地进了内堂,仍见满堂鸦雀无声,只有几尊塑像……活灵活现的。

  崔承有些不安,连叫两声“姐姐”,也无人答应。

  他正踌躇,忽地听见殿后有脚步声,当下忙跑过去,却见出来的是是庙中的主持僧人,迎着他笑道:“哥儿,别忙着跑,地上滑留神跌了。”

  崔承十分失望,站住脚问:“我姐姐呢?”

  主持僧笑说:“小姐在里头静修呢,这会子不能见外客。”

  崔承鼓起腮帮子:“我是她弟弟,算什么外客?好不容易才出来一趟,难道不许我见她不成?姐姐难道也不想我?”

  主持僧还待要说,不料崔承从来是个没耐xing的,见他只顾阻拦,便一扭身,从主持僧身边儿奔了过去。

  那僧然人拦挡不及,崔承已经跳出大殿,往后奔去,边跑边大叫“姐姐”。

  僧人见状,暗暗叫苦,只得快步跟上。

  而崔承跑到后面僧房,左顾右盼,便拦下经过的一个僧人:“大小姐在哪儿呢?”

  那和尚呆了呆,一指前头那重院子,道:“施主们都在那里住着。”

  崔承忙跑过去,奋力把门推开,果然见里头一排僧房,他也不怕累,叫嚷着,一鼓作气连推了几个房间的门,都不见人。

  直到跑到最后一间卧房,才听见里头有些动静。崔承大喜,忙把门推开,才要大叫,里头那人走出来,正好同崔承打了个照面。

  崔承愣了愣,叫道:“你是……”一语未了,那人已经到他跟前儿,便捂住嘴道:“别吵。”

  僧院寂寂,崔承正要挣扎,那人又在耳畔道:“你乖些,我不是歹人。”

  崔承定睛看去,却见这人生得唇红齿白,年纪看着不大,却是个很出色的少年,也不是和尚。

  那人见他不嚷了,才慢慢松开手,崔承睁大双眼:“你是谁?我姐姐呢?”

  那人笑看着他,也不回答。正在此刻,外头老僧来到,因说:“哥儿忒jīng灵,跑的也快,一时拦不住,还请恕罪。”说着,向着少年举手行了一礼。

  崔承看看他,又看看这笑吟吟的少年,大惑不解。

  几乎与此同时,就在京城刑部,有人也正狐疑难解。

  原来,自从云鬟前往刑部见过白樘之后,白樘因得知了那“鸳鸯杀”凶嫌将要犯案的第三个地点,却是长安坊一户朱姓人家。

  这信息对白樘来说自然是至关重要,因此忙着手叫人暗中查探。

  然而这长安坊住户不下三四百,姓朱的人家,少说也有十几二十户,连夜统算之后,果然找到十一家户主姓“朱”的。

  因不能惊动凶手,行事自然要加倍机密,连京兆府、大理寺等都不曾通知,只由刑部的人秘密行事。

  又暗中调了坊中的保长,仔细询问各家各户的qíng况,明面上只说是查看人口罢了。

  这般下来,也足足耗费了三天时间,查探妥当之后,白樘根据先前这凶嫌犯案的行事风格,剔除了其中未成亲者,鳏寡孤独者,最后只剩下了五家。

  因此才又派了刑部密探,在这几家周围暗中潜伏,留意观察。

  只因这一次“鸳鸯杀”行凶模式比先前不同,故而虽然这五个人家之中有些看似夫妻不和、镇日吵闹的,白樘也并不曾将其剔除。

  可是刑部的探子在长安坊内暗中伏查这许多日,却并不曾看见过什么格外奇异的,倒是有一家儿,因汉子嫖jì,两口子打了起来,双双头破血流,几乎闹得出了人命。

  邻里看不好,一边儿劝,一边儿通知京兆府的人,公差赶来才压了下去。

  白樘虽然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应有些耐心才是,但不知为何,他心中隐隐地有种不太妙的预感,仿佛……这凶手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暗中布置。

  尤其是想到白清辉曾说:这凶手必然有一个极便宜的身份,会让他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些被害者的行踪。

  就仿佛眼前蒙着一层纱一样,这种感觉让素来沉稳的白樘也有些无端焦躁。

  这一日,他便又把这五个人家的卷宗拿出来,仔细翻看。

  原来白樘心想:既然杨主事跟王商人这两家,都是凶犯jīng心挑选出来的,那这最后一件案子的“本该遇害者”,自然也有附和凶手“口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