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记_作者:八月薇妮(553)

  白清辉注定是空走一遭儿,只因赵黼曾对她说:那凶手是想杀人灭口。

  云鬟不信这一句,但是更怕这一句。

  她想知道一个答案,又怕那个答案成真。

  当时,晏王殿下早就亡故,而太子因为宫内丑闻而见弃于皇帝,底下恒王蠢蠢yù动。

  只有静王爷依旧淡然如故,但是……私底下,向来跟太子不对付的沈相沈正引,却毫无疑问是静王一派的。

  毕竟沈府最小的女孩儿沈妙英,正是当时的静王妃。

  而朝中有些拥戴静王的人,也不在少数。

  只不过大臣们并不敢公开表明罢了。毕竟按照长幼之序,纵然太子倒下,自是恒王优先考虑。

  至于“江夏王”赵黼……

  其实却也是个不容被小觑的人物。

  赵黼虽然打小儿游离京城之外,少年时候晏王夫妇又相继亡故,然而他却是一代军事天才,征战西北,屡建战功。

  更因为江夏口一战,以五百部属战水贼三千,竟将为祸数年的贼匪杀的丢盔弃甲,尸体落在河中,将河道都堵塞了,连着一天一夜,河水都是红色的。

  故而皇帝闻听战果,龙颜大悦,特封为“江夏王”。

  这三字,便有着嘉奖彰显赵黼战绩之意,但凡闻听的人,不由便会想到当日那一场以寡敌众的大捷,以及那从血海里头蹈出来的——江夏王赵黼。

  渐渐地,兵部众属都也有些倾向赵黼,不知从何时起,朝中军权竟渐渐地握在了他的手中。

  因此自然会有许多非议。

  只因赵黼虽能征善战,但在外传说里,他的xingqíngbào戾,杀人如麻,是个极为可怕之人。

  而在京内,随着年纪越长,他的xingqíng越发yīn鸷,行事无忌,随心所yù,不入正统,且又手握大权。

  所以从百姓到朝臣,对他的畏惧竟大过于敬。

  若不是因他凤子龙孙的身份,又加上皇帝跟静王都护着,只怕早就有无数的弹劾把他埋了。

  但就算是皇族中人,在太子摇摇yù坠的关键时刻,赵黼的存在,还是不免引发了一些人的疑嫉之意。

  虽然明面上,他是不管太子还是恒王都急yù拉拢的人,至于静王,倒是不必拉拢,因为他们关系向来极好。

  据说在晏王夫妇身亡之后,赵黼悲伤过度,无法自持,多亏静王从中安抚开解,他才渐渐重整jīng神。

  而面对众人的非议,静王也从来都站在赵黼一边儿,替他开解调停,一片拳拳维护之心。

  因此静王对赵黼而言,虽是年轻的四叔,却真如叔如父一般。

  如果……不是因为季陶然之事,如果不是从那之后两人之间纠结无法可结……

  云鬟深吸一口气,将心头眼前幻影挥开,猛地站起身。

  微微晕眩,几乎有些喘不过气来。

  窗户上仿佛有些泛白之意,远处还有爆竹声响,闷闷地仿佛天际的雷声。

  云鬟快步走到窗口旁,将窗扇一把推开。

  有些湿润而冷冽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jīng神一震。

  云鬟凝眸,看向远处。

  江南并不常落雪,云鬟自从来到会稽,就没见过飘雪,反倒常常下些冻雨,但是此刻凝眸看去,却仿佛看见雪色微光的一片,仿佛是夜雪初落。

  只是定睛再看,却并不是,只是下了一层霜罢了,所以屋瓦上都有些亮。

  耳畔忽地仿佛响起一声悠远的钟声,却又似近在耳畔,震得她神魂都有些颤,与此同时,钟声里响起谁人拍掌连笑。

  继而他说:“我玩笑罢了,是不是真吓坏了?”

  而她轻轻一叹:“你要是一辈子都这般……可倒也省心。”

  当时,宁肯认定他是全全新新的赵六,宁肯就是那样烂漫无忌的少年,猴子似的跳脱不羁,跟众顽童也能玩在一起的单纯之人。

  然而,终究是不能的。

  晨曦中,云鬟的双眸朦朦胧胧,半晌,却轻轻一笑。

  节下过的甚是安泰,因为才来了新地方,认得的人也不是很多,有些跟陈叔相熟的,才过来可园彼此拜一拜,极少用云鬟出面。

  是以这几日云鬟落得清闲,只放松身心,吃吃喝喝,自觉比先前养胖了好些。

  初六这天,徐志清派人来送帖子,请她十二日过府吃酒。

  云鬟心想徐府正是本地大户,来往的自然也龙蛇混杂,本想借口不去,陈叔劝道:“既然来这儿久居了,这些应酬jiāo际自然免不了的,何况我看徐二公子为人不错,在地方上有个能依仗的人,倒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