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长生_作者:谢亦(132)

2017-02-21 谢亦 复仇


这自然不是朱定北暂时放过李家的真正原因,不过这个理由已经足够说服宁衡。

因为武斗**午后才开饭,几人约定一起到明月楼用午饭,而后再去武斗场。

时间还算充裕,第二日朱定北起身后先到院子里打拳,没过一会儿朱三过来传老侯爷的话,请他到演武场,爷孙俩练练手。

“阿爷昨晚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日一早老侯爷进宫议事,直到他睡下前都没有回来,也不知是为什么事qíng。

朱三答道:“过了子时才回来的,也没说是什么事qíng,不过元帅脸色……不是很好。”

朱定北挑了挑眉,见了老侯爷便问他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老侯爷把大刀递给朱三,不甚在意道:“年纪大了觉少。长生过来,阿爷看看你最近有没有长进。”

爷孙俩打得浑身滴汗,才被老夫人催着去收拾了,到主屋用早膳。

刚吃完,老爷子拉着朱定北就走,老夫人满脸不快道:“成日霸占着孙儿,到底有什么说不完的话?一个两个连休沐日都不安生,只想着往外跑,真是的。”

朱定北与老侯爷谈论的事qíng都瞒着老夫人,她至今还不知道,不是她的乖孙缠着老侯爷问兵法说战场,而是老侯爷遇事已经习惯和孙儿商量了。

爷孙俩赔了好些笑脸,才被老夫人放行。

进了前院书房还未坐下,朱定北便问道:“阿爷,昨天您进宫所为何事?”

“能有什么好事!格他老娘的,是护送徙民进鲜卑的事。”

老侯爷火气很大,显然昨天所商讨的对朱家军不是个好事。

朱定北拧眉:“徙民不都是由当地驻军护送吗?这件事有什么好讨论的?”

往鲜卑迁徙百姓的事qíng五月份就定下了,原本贞元皇帝旨意上说了要在十月份之前所有徙民都必须在鲜卑落户定居。但因为司马御棋的罪责和鲜卑府的祸乱,不得已往后延迟了。

这些日子,陈阁老和甄右相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陛下才下旨意让边民即日起陆续往鲜卑迁徙。而豫州和荆州的徙民则晚半个月启程,但也势必要在十月末之前尽数前往鲜卑,否则北境冰天雪地,徙民的事qíng就要推迟到明年了。

“就是荆州和豫州那两个guī孙子!说什么路途艰险,州府里的驻兵对途径的险阻没有应对的经验,为了减少徙民的伤亡,请旨望陛下恩准让朱家军负责此次护送。”

老侯爷喝了一口冷茶,重重地放下茶碗道:“这种混账事就知道往我们朱家军身上推,那是去什么地方?说难听点,这百万徙民走的就是huáng泉路!不赶时间照顾周全点,死个一两千也算少了。可现在不仅定了期限赶路,若是遇上天灾,说不定要死一大批。这罪名,我们朱家军怎么背?啊?”

朱定北深吸一口气:“陛下已经下旨了?”

老侯爷叉开腿,冷哼道:“他倒是想。老子不答应,看谁能奈我何!”

老侯爷在军机处红着脖子跟人大小声吵了一整天了,态度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但这话到底没有底气,毕竟,皇命难违,贞元皇帝看样子已经有了决定,到时候,老朱家也得认命。

朱定北将胸中一口浊气呼出,沉声道: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第57章 急中生智

第五十七章

徙民护送的重责按照惯例就该由徙民本州驻兵担纲。

也正因是他们职责所在,哪怕路上有损伤巨大,只要不是军士苛责,皇帝顶多治领将一个护送不利之罪,天下人也不会对护送军队本身有过多的指责,矛头则会指向主事的官员和朝廷。

但若是将这个差事qiáng行压在朱家军身上,那么出了事,越俎代庖的朱家军绝对讨不了好。

贞元皇帝对豫州和荆州的州牧上呈的议案如此重视,还将老侯爷宣召入军机处商议,其态度已经十分明显。想必是心中已经有决定,所谓商议不过是提前通知老侯爷,给朱家军一个准备的时间。

朱定北听罢,也和老侯爷一样气愤,但闹qíng绪解决不了问题,当务之急是想出对策,让局面不过于糟糕和被动。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阿爷,您即刻派战鹰送信给阿爹——”

“我昨日回来就写过信了,只盼着在陛下决定之前振梁和朝安能想出应对之策,大不了我装病拖上几天。”

朱定北摇了摇头,“这是下下策,皇帝陛下要朱家军是为他分忧,而不是凭自己的想法反对他的决定。您再修书一封给阿爹,让他派八百里加急的公函回京,就称今年鲜卑冬日来得比以往更早,请求朝廷增派棉衣等一应用度,并派一支太医到鲜卑去,谨防徙民因严寒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