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贾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那后来呢?”
“后来,贾夫人恰巧听说,那被贾中书养起来的狐狸jīng原先是良月庵中一姑子,更是心中不满,自是要同贾惜福讨一个说法。争吵之间,良月庵此地被屡次提起,被皇帝暗卫听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朱定北眼睛一亮,看着宁衡道:“看来此事,长信侯爷功不可没啊。”
宁衡笑起来,并不否认,而是道:“原本这件事上,贾惜福就不清白。死士能杀进正阳宫中,没有他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何况给谢永林正名的旨意由他代笔,殷勤过头了。”顿了顿,他才压低声音道:“皇帝之前自顾不暇,现在缓过神来,必定要追责。梁三少他是找不到了,可朱家他未必就肯让你们痛快,不如让他早点认清谁才是“幕后真凶”,好让他有处可发泄。等惩治了意yù杀害梁三少不成反而让梁三少借机脱身的主凶之后,他自然不会再找无辜之人的麻烦。”
“反而,他若还想挽回叔父的心,只会待朱家更好。是吗?”
朱定北补充完宁衡未说完的话。
他摸了摸宁衡的脸,“你为我如此筹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要和我分出彼此吗?再者说,你如何知道我不是居心不良?”
宁衡眉眼带笑。
朱定北也被他的笑容感染,神qíng比月光还有清澈温和,他应和道:“是啊,你当然居心不良。我以为我算尽人心,却唯独算不过你,因为你算的是我的心,而且,被你得手得太早了,我毫无还手之力。”
“那就把你jiāo给我。”
宁衡qíng动不已,低头索吻,朱定北仰头回应,可就在长信侯爷要将他扣会chuáng榻之时,他横手挡住宁衡,笑眯眯的说:“正事还没说完呢,长信侯爷猴急什么呢。”
宁衡:“……”
见他眉头紧皱,气中带喘,报了刚才“一箭之仇”的镇北侯爷高兴了,他自顾自道:“那个李达深我这边已经差得差不多了,他为官多年,从地方九品县令一路做到刑部尚书的位置,在官场上的人脉不可谓不广。而且他多年来都没有劣迹,一向深得皇帝宠信倚重。正是如此,我才怀疑他不是被bào匪供词利用这么简单。”
顿了顿,他才问宁衡道:“阿衡,你有没有觉得,他的晋升之路和身上荣宠,和谢永林有异曲同工之处?”
宁衡看他嘴唇张张合合,扭头深吸了一口气才bī自己静下心来,他满怀不高兴地道:“天下仕途原本大抵如此,区别只在于他们出身寒门还是出身清贵。不过这个李达深确实不简单,从地方上便政绩斐然,否则不会让从一个二甲进士的身份被皇帝一路提拔成自己的亲信内臣。”
“会不会,他的出身也有问题?有一个谢永林,未必就不能有第二个,如果他们同是匈奴王族血脉呢?”
朱定北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这件事之前,一品刑部尚书并不在他们的怀疑名单上。不论是出身、晋升之路还是朋党,李达深各方面都无懈可击。但这一次,他成为这个李党这个布局中的关键人物,虽然是因bào匪所招供的劣银一事事关重大他不得延误,可是这个真正拖住了皇帝脚步的人,皇帝或许对他仅仅是有所怀疑,朱定北却认为他的嫌疑已然很大。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李达深被旁的事绊住,并没有在那个时机求见皇帝呢?那么整件事qíng就会全然不同,他不会成功救出古朝安,那批死士也不可能在傍晚之时就选择动手。
这不会是巧合。
他好奇的不过是,如果当时皇帝执意不肯觐见李达深,那么李党人是否还准备了后招?那后面是否会牵扯出比李达深藏得还身的人物?
只可惜,事已至此,他是没机会再见识李党的后招了。
宁衡道:“即便李达深是李党人,他也应当与谢永林分量不同。李党既然能把他推出来,无非是谢永林此人太过重要,而相比之下,存在bào露可能的李达深是两者之间可以被舍弃的一个。如果李达深也是匈奴王族血脉,一个牺牲了李达深也不一定会救下谢永林的局,并不值得他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长生认为呢?”
朱定北笑道:“脑子清醒了,我还以为你还不能自拔呢。”
他取笑宁衡,其实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否则只要深想一层也能想到李达深的身份没有那么贵重。两人之间,一向是朱定北想事qíng深刻一些,如今算是不打自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