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_作者:俺也试试(348)

2017-02-15 俺也试试

李越在后面昏昏yù睡,痛苦地打着jīng神听赵宇讲解议事的过程和部门的分属,好几次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为了不让嘴张开,只能紧咬牙关。
其实历史上中国的官吏制度在宋亡后,有过巨大改革。明朝时,朱元璋为了中央集权,砍掉了丞相制,实行了内阁制,让一组官员学士替皇上拟诏书,后来这些内阁成员也有了实权。同时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下面还到处布满东厂西厂等间谍机构,皇权达到极致,这也造成了后期的宦官乱政――不让丞相分到的皇帝之权,结果让宦官得了。
到了清朝,初时,皇帝是与八旗王和议政王大臣共议朝事,后来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集权,就成立了军机处,相当于“内阁”,把皇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办事迅速而且保密,是历代中有效率的政体架构之一。
这些中国的“内阁”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阁”有所不同,中国内阁向皇帝负责,往下传达皇帝的旨意。而君主立宪制的内阁,则向议会负责,内阁人员有决策权,国王或者女皇只有盖章的权利。而能撤销内阁的,是议会。议会则是由各地民众选出来的代表组成,当然这也是通过了几代的努力,一开始,所谓的议会,也都是贵族皇族人员。
说来,清朝末期可能是最具有能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朝代,当时的时机条件也已经成熟。可惜,当权的要么是个无法放眼世界的女的,要么是个xing急无助的青年,无法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有识之士的支持。加上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把自己摆在了要统治人数千百倍于己的汉人的权力位置上,就更不敢放权。再值外患重重,中国屡屡受rǔ,结果中国的jīng英人士们等不及了,造反了,唾弃了传统文化,摈弃了所有的传统道路,选择了最激烈的途径来振兴国家,造成了大面积的动dàng,中国可以和平地演变到民主社会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中国大地,再次血流成河,在几次内战抗日战争和饥荒中死去的人,多过历史任何一个时期,
赵宇与文天祥和陆秀夫谈到了深夜才散,这种丞相集权的例子,前朝比比皆是,只不过像赵宇这样自愿地放手,真是非常少见。而且赵宇解释的内阁与所谓的国务院民议会之间的关系,似乎也不是史上的惯例。文天祥和陆秀夫此时没有心思多问,只是想着怎么赶快研讨制的jīng简、制定政策、安抚百姓,以恢复国家的生息。而李越则早就困得睁不开眼睛,心中十分抱怨赵宇把他留在了这里,他无法去找陆敏。
次日李越一醒,看见赵宇还在睡觉,就赶快悄悄地留出了寝殿――他还是和赵宇同室,以便互相保护,赶快盥洗了,让董义陪他去找陆敏。董义不敢离开岗位,就让苏华陪着李越去,反正现在也不用人来打长幡了,苏华游手好闲地没事儿gān。
冬日早上的临安,西湖如梦般静谧安详,带着凉意的淡淡水汽,在湖面上似有若无地缭绕。街道上,人们已经忙碌着打扫庭院,开张店铺。走了半晌,李越才意识到苏华其实是个路盲。李越给了他地址,他去问路后,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走到哪儿了,只好又去问,原来李越觉得走上一个小时肯定够了,但与苏华弯弯绕绕地在临安城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陆府。
一进街道,就看到远处的高门外一片繁忙。人们在粉刷墙壁,有许多马车和人员进出府门。李越因为要见到陆敏了,一扫方才的疲惫焦灼感,心中特别dàng漾。走到了门边,一大群人正从里面出来,看着像是仆从,都匆匆忙忙的样子,苏华脱口道:“哇,陆府这是忙什么呢……”门外站着的一个中年人以为苏华在问他,忙施礼道:“这位小道长相问,陆家之长子长孙陆敏,乃是随圣上出闽地的十四勇士之一。陆家在元军来临时,不愿降元,举家外奔,近日才陆续回来。陆敏官人也回来了……”
苏华嘻嘻玩笑着说:“这可是大喜事呀,我们得找他好好恭贺一下。”如果这个人一会儿知道自己就是与陆敏一起的,不知道该多惊讶。
中年人笑着说:“还是双喜临门,陆敏官人近日就会成婚。”
一个霹雳打在李越的耳边,他的笑容立刻凝固在了脸上。苏华毫无所觉,笑着问:“这么忙着要结婚?那来得及准备吗?不邀请他的那些朋友吗?”他们怎么都不知道?喜酒可不能少了。
中年人答道:“所以府中才如此忙碌。逃难时,王家正好与陆家同路,王家小姐已与陆家长辈相熟。陆敏官人还要回军中相助圣上,时间匆忙,婚事就在旬日之内。战乱未过,多事从简。但各方亲朋还是不会少的,你看,请柬和喜帖都已送往宫中了,尤其是要给陆敏官人军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