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_作者:俺也试试(366)

2017-02-15 俺也试试

李越点了下头,一行眼泪流了下来。阿卓吓着了,忙拍李越的胸口,“叔叔,莫哭啊!”李越紧抱了阿卓,把脸埋在阿卓瘦小的胸前,低声说:“阿卓,无论我做了什么,你都一定不能怪我,我会伤心的。”同时在心中大骂自己卑鄙,这么借花献佛,糊弄阿卓。阿卓看不出真假,只连连说:“我不会怪你的,叔叔,真的。”李越哭出来,心里松快了些,擦gān了脸,才拉了阿卓出去。
自从这次对哭后,阿卓对李越很好,什么吃的都拿来给李越尝尝,路上捡个树枝石子,都会给李越留着。经常还会看李越的脸色,大概担心他又要哭,弄得李越很不好意思。
李越与孙小官人告别赵宇,又往南走。沿途看到大量的物资和粮食在运往扬州,有的还有谢枋得廉政司的旗帜,表明是查检降官污吏所得,也算是沿途做广告了。瓜洲停靠了大量商船,里面真有许多福州董家的旗号。
到了临安,李越和孙小官人去见文天祥,皇宫里到处是身着官服的人,大殿里文天祥办公的地方人们排着队等候,孙小官人找到了管事的人,把名字呈了上去,管事的回来说一天的时间都满了,文丞相说与他们一同吃晚饭。
还有半天时间,孙小官人和李越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在临安城里逛逛。李越觉得临安城比他初来时繁荣了许多,不由得对孙小官人说:“临安战乱之后,恢复得真快。”
孙小官人说:“这算什么,比以前差多了。我朝富裕远胜前朝,只是贫者极贫,富者甚富,乃至怨声载道。”
正是下午,沿街小食琳琅满目。这段时间没吃多少好东西,别说阿卓和孙小郎,李越都馋的流口水。临安的食品之jīng美,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宋高宗都曾从临安饮食店买佳肴食用。几个人抵不住诱惑,东吃一口西吃一口,到回宫时,都已经肚子饱饱的。想到文天祥的晚宴,两个大人都发愁。
按赵宇的吩咐,皇宫现在分成前后两处,后面安置那些回来的宫人,也是日后两个皇子归来住的地方,而前面就是办公用地,还可让没有住处的大臣们住宿。既然原来军队都住过,大臣们再宿在皇宫也就不显得那么不妥了。
在一处偏殿,文天祥与李越和孙小官人坐在圆桌前,因为赵宇出名的节俭,这个晚餐只有六个菜,表示不能比过赵宇每人两个菜的标准。文天祥略显疲惫,李越知道他政事繁忙,也不敢打扰他,就与孙小官人象征xing地动了动筷子。大家安静地吃了饭,撤下了碗碟后,孙小官人才开口:“文丞相,官家给了我稻种,说亩产能到两千斤。请丞相分配良田,这样几年下来,官家所借的军粮就能还上了。”
文天祥面露惊讶:“竟然有亩产两千斤的种子?!李官人,这可是真的?”
虽然这里的斤两与后代不同,但是换算也差不多,李越点头说:“的确。”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后来亩产破了一吨的双季稻或者三季稻是让中国粮食能够自给重要成就。可惜最后让中国陷入困境的不是亩产,而是gān旱和水源的严重污染。
文天祥感慨道:“竟然有这样高产的种子?日后就无需担忧饥馑了。”
李越一时兴起,卖弄知识道:“其实最高产的不是水稻,而是一种叫红薯的粮食,亩产可以到七千多斤。如果这东西普及了,才真的能让许多百姓不为生计发愁。”有些历史学家说如果中国早有了红薯,也许就没有了李自成起义了。
文天祥急切地问:“有这样的粮食?官家可有种子?”
李越想想说:“我去看看他收的东西,如果没有秧子,我可以去挖些移过来给孙小官人。”心中暗骂自己又揽了事儿。
文天祥和孙小官人jiāo换眼色,孙小官人笑着问:“李官人与官家认识多久了?”
李越说:“其实就比你早了一个多月。”
文天祥似乎不在意地问:“李官人是怎么认识官家的?”
李越回答:“我开船,他搭我的船回地……回来。”
孙小官人带着怀疑:“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李官人像个艄公。”
李越笑着:“我的船……很大,我不用风chuī日晒的。”
孙小官人点头道:“那必是海船。官家在海外游历,难怪见多识广。”
文天祥又问:“官家原来以何为生?”
李越又犯愁:“这个,他天天算计那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