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思索着说:“他们是否会在离开后立刻反扑大都?”
叶铭冷笑着:“我正不喜如此平淡收场,很想再大战一次。”
赵宇斜了他一眼,说道:“晓谕全军,我军进入大都,不可扰民滋事,当向民众展示我朝文明风格。有rǔ军纪者,必严惩不殆。”
李越已经真心厌战,听到这里大舒一口气。这是战事的□,周围充满了人们兴奋的声音,李越却没有多少喜悦之qíng:他们的麻烦事儿在天上呢。蒙元与南宋达成和平也无法阻止那颗小行星正冲着地球飞来。他面临着另一个战场,而且,还没有开战,就已经知道胜利的希望渺茫。
宋军一边监督着大批蒙元军兵民众撤出大都,一边充满戒备地进入了大都。相比后代朱元璋部将常遇chūn攻入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时的战乱qíng形,和平了许多。
李越随着大军进了城,到了元大都宫殿前,赵宇大概与李越心qíng相似,根本没露出什么赞叹之色,直接命令大军入住,并在元朝皇宫前宣布大都从此改名为“北平府”。李越知道这正是常遇chūn徐达攻下了大都后做的事。常遇chūn一生征战,从未败北,多次全歼敌军,与徐达灭了元朝。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可惜四十岁就病死了,许多人非常惋惜他没有得到开国后的荣华富贵,但更多的人说他幸亏早逝,不然连徐达都被朱元璋弄死了,常遇chūn的下场也会同样凄凉。
后面的一个来月,宋军重新建起了倒塌的北平城墙,清理了北平街道人口,向四周派驻了兵士。沿途北上时,大军已经在远途城镇任派了官吏,只有北平周围直到北面与蒙元划下的边界处还没有任命。赵宇在原来的宫殿中成立了理事厅,由陆秀夫管理,接见前来的民众和乡绅。赵宇提出蒙人治蒙,要求陆秀夫从北平中留下的蒙人中选拔赞同睦边的人士,暂时为地域官吏,说好一年后由本地民众再次推选为定。
李越的主要任务是照着掌机上的图像,给赵宇画了许多图,他深觉自己已经是半个艺术家了,所以时常以清高的态度看着周围的纷乱,感到世事都是这么琐碎无聊,当然如果董义他们一来找他逛街吃饭或者继续试验炸药什么的,他还是欣欣然去参与。
天气渐冷,北平城大人稀,宋军做到了军士和随军前来的百姓人人有屋避寒,都穿上了冬衣。
这一天晚上,皇宫最大的宫殿内,四个角落炭火熊熊,赵宇让人摆了排排的椅子,然后召集了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姜才等大臣以及叶铭陈桐陈义等领兵的将领,外加参军的岳麓书生和军中其他识文断字的人,还有旁听的董义和慧成等,都挤在大厅内,总数该有五百多人。前面一排文案,坐着袁牧之陆敏和魏云等五个人,砚台就有十个,除了小知道,还有其他研磨的人,很郑重其事的排场。
赵宇背着手站在前面一个小高台上,脚边摆着一个斜支在架子上的大球,手边一个桌子,上面是一摞李越的画。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众,赵宇说道:“朕想问诸位,时至今日,诸位可是相信了我?”
下面的人纷纷开口道:“信!”“怎么能不信?”“当然信!”……
赵宇露出了他的招牌微笑,说道:“朕出宜兴竹海,得慧成相助,去宜兴起孙小官人,然后扬州献马,常州授武功赠软甲,再至潭州结识岳麓书生……临安降元,吾等到福州,与十几人出闽地,一而再,再而三,与元军jiāo战,直到今日,吾等破了元大都,改名北平……朕所作的这一切,并非只为了驱逐蒙元,而是为了今日得诸位一声‘相信’,诸位可是明白我的心意?”
大家听了都心cháo澎湃,官家这话说得,简直是动人心弦,他gān下了那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手掷闪电,用雷霆之火,到长剑挽风,甚至地动墙塌……竟然就是为了得到大家的信任!又是一片“谢谢官家!”“吾等信了官家了!”……
一个人站起来说:“官家,我对不住官家!那时官家说要破了元大都,我没有信官家,欠下了这句话,今天还给官家!”大家一片高声附和。
董义碰碰旁边的李越,小声说:“你看,那个人原来是在我手下的,现在都升得这么高了。”李越看了眼那个高大的农人小伙,想起赵宇练兵时这个人木呆呆的样子,觉得他现在比以前jīng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