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_作者:俺也试试(438)

2017-02-15 俺也试试

李越觉得大家都到了,才是个合格的假期。小岛从此充满人气,早上游泳的就不再是赵宇一个人了,万一有鲨鱼,也多了些选择。满岛跟着赵宇跑来跑去的,除了董义苏华,还有带着笔墨,随时停下大写特写的袁牧之。李越也不用天天发愁做饭了,董平的人承担了这些琐事。他对慧达怎么能在冥冥中看见了他十分感兴趣,经常与慧成慧达讨论佛法,jiāo换他对所谓“报应”的独特体验。那个老道士找了块地方说要打坐,好不好地正好和释智喜欢的地方一样,而文老先生经过风水推算,说那是活力所在,三个人常常都在那个地方坐在一起,不知道是冥想还是在聊天。
董平见李越建造的船骨jīng致,就坚持李越指点他带的人造好船再走。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代发明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浮力,为远航必备,在宋代时已经广泛运用,欧洲则在十八世纪末才掌握了这一技术。中国古船的龙骨结构也是世界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làng能力十分qiáng。欧洲船在十九世纪初才开始采用这种龙骨结构,又比中国晚了数百年。宋代大的海船在三十米以上,上下多层,底舱装货,上部住人,水手可达二百多人,船的排水量达四百多吨,实实在在是世界第一。宋代的沉船,在海底千年后,木头依然沉重坚实,没有腐败,可见当初的防水技术的qiáng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就是宋代海运的异常发达和元代因为朝政困难而对商业的大加鼓励(和盘剥,蒲家就是因此而灭)。毫无航海背景的蒙元打下南宋后,竟然能用四桅十二帆的海船出海送亲,可见南宋海运的基础。有许多人说元朝所谓的先进完全是宋朝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不无道理。世界航海史对中国明代后对于远航的放弃感到不解,称中国人“神秘地”停止了远航(可许多欧洲航海家在心里大概都笑晕过去了)。
相比董平带的大船,李越的船是个小帆船,在众多人们的帮助下,一个月就完成了船体。李越因为需要最大效益地利用木材等原料,设计的帆船在细节处非常jīng致。完成了的船,虽然结构紧凑,但船形流畅,远比原始帆船笨重的曲线优美。董平眼神深沉。当李越拿出大降落伞准备裁剪风帆时,遭到了众人一直qiáng烈的反对。董平用了他带的备用帆布做出了风帆,董义说简直像是给个公主盖了块破头巾,可当李越说金属布被风bào洗gān净了就会很好看,又被大家称为爱面子的败家子。
赵宇建议不急着回去,顺着菲律宾往西遛一遛董平对赵宇早已言听计从,马上同意了。李越的小船没有多少防水处理,怕不能长途走,就建议由董平的大船拖着驾驶舱。结果他又遭到了大家的攻击,说他不珍惜东西,小时候肯定是个纨绔子弟。李越只好埋头设计滑轮,好把五米直径的驾驶舱运到董平最大的船上。
运载那天,几十个人先按照李越的指令,把一根根木头放在驾驶舱下面,然后合力将驾驶舱在滚木上推到水中。为了避免驾驶舱落入水中而宇航员没有知觉,宇航驾驶舱的漂浮囊袋都有手动、自动和外部启动的途径。赵宇遥控启动了驾驶舱的漂浮囊袋,几条船拖引着驾驶舱到了最大的海船下。董平开了货仓的船尾开口,近百多人用了七个滑车,船上船下一齐动手,才把一吨多重的驾驶舱装进了大货仓。
临走,董平不忘在岛上留下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不能透露赵宇的名字,就命名此岛为“寻仙岛”。李越想谦虚一下,赵宇却当着众人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仙人,每个人都是天之子。”大概看在赵宇的身份上,没人反驳他,李越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当真,但他却相信赵宇:如果灵魂不死,他们可不就是仙人吗。
船只离开了小岛,李越和赵宇随着众人在董平的船上,他看着远去的小岛,有些留恋。赵宇是对的,这是他们的假期,他把自己累得个半死真是不值。好在他的小帆船明显速度极快,总得围着大船转,不然就可能跑远了,这多少让李越欣慰了些。有时李越会带着阿卓和袁牧之上小船,给大家引航,他们有后世详细的海图和陆地方位,航行完全没有了莫测感。
这一路,他们到了各色岛国,种种风qíng。赵宇指点着董平采购何种特产,又到哪里去卖掉,一次次地倒手,货物越来越丰盛,三条船都装得满满当当的,到一年后返航时,除了赵宇要求的橡胶等植物种子,又逐渐都换成了金银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