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影帝重生帝王家_作者:三千大梦叙平生(53)

  胤祺脸上一红,连忙口称不敢,心中却忍不住暗暗腹诽了一句——看来他这位皇阿玛逮着机会就损他的毛病是越来越严重了。眼前这一位老先生中正平和儒雅温润,显然是位一向待人宽和的好好先生,由他口中说出的话居然都已隐隐听得出半损不损的意味来,实在不知道康熙和他老人家说的原话究竟有多惨不忍睹。

  “老夫张英,今奉圣恩忝列于翰林院,又兼在这尚书房里头,教着诸位阿哥们念念书。五阿哥与四阿哥一般,称老夫一句张师傅也就是了。”

  老者浅笑着领了两人进门,又温声对胤祺介绍过了自己的身份。胤祺口中乖巧地应着是,心里头却也是略略吃了一惊——康熙居然会把这一位大儒弄到尚书房来,显然不是为了给他们这些小阿哥启蒙,而是有意叫他教导太子课业的。由此却也愈发能够看得出来,康熙对这一位太子的重视之心,显然和他们这些个兄弟绝不是同一级别。

  张英这个名字在后世知道的人不算多,可他的次子张廷玉却是赫赫有名。三朝重臣,大清的高官位置几乎叫他挨着个儿的当了个遍,更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家世代诗书礼仪传家,后代也都是极为争气,却也更是能深深显出这一位张英老先生的教化之道的不凡来。

  有张英坐镇,太子虽看着这两个弟弟极不顺眼,却也不敢当堂给他们难堪,只是狠狠地瞪了一眼便不再看向他们。皇子们的课业远比后世的小学跟初中要繁重得多,张英先嘱咐了一句众阿哥们各自抄录诗书习字,便将胤祺一个人带到边上,打算亲自考校一番他的学业,再由此安排他的课程。

  胤祺前世之所以去考理科状元,绝不是因为有多热爱数理化这些科学知识,而是因为他根本就学不明白地理政治这些头疼到死的文科科目,对作文更是苦手得要命。忐忑地随着张英走到一边,答了几个问题之后,他的心头却忽然大定——虽然文科思维差得一塌糊涂,但他的记xing是出了名的好,多拗口的台词剧本到了手里,他也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个大概,再通读上两边就能背得颇为流利了。张英只是考他那些背诵的古文名篇,虽然早已脱离学校这片苦海多年,但当年能把不少学子几乎bī疯的应试教育却早已把不少文章变成了条件反she,十句里总能稳稳地答上个七八句出来。

  “好,好!”听着胤祺对答如流的清亮童声,张英的眉眼里已是一片赞赏笑意,抚掌叹道:“老夫起初听闻那天意授文,心中还尚有所疑问,如今才知道这人确是有生而知之的——五阿哥能得此福缘,实是大幸事,大造化啊……”

  “先生谬赞了。”

  胤祺腼腆地低下头浅浅一笑,却是颇有些心虚地抹了一把汗。眼睁睁地看着自个儿胡乱编出来的“佛祖托梦”被传得越来越玄乎,什么梦中开窍、一梦灵山的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还弄出了个天意授学来,这要是再以讹传讹下去,天知道还会编出什么连他自个儿都不敢应的名头。万一因为这事儿将来被太子或是将来羽翼丰满的四阿哥盯上了,他可实在是哭都没处哭去。

  “阿哥不必过谦——老夫大抵已明白了皇上所言的不成系统,如今阿哥所知已然极丰,欠缺的只是联系jiāo会罢了。”张英的笑意却已越发温和,轻轻抚了抚胤祺的发顶,放柔了声音道:“不知阿哥可学会写字了,又能写出多少来?”

  胤祺被他愈加和缓的态度引得微怔,略一转念才忽然醒悟过来。自个儿前世演的古装戏里管老师叫先生早已成了约定俗成,其实少有会叫师傅的,可这先生却是汉人的叫法,满人里其实少有人用。他一时叫顺了口,偏偏对面坐着的又是一位纯粹的汉臣,这种标准的读着圣贤书学着孔孟之道一路走来的读书人,对这一声“先生”,显然要比那“师傅”跟“谙达”亲近许多。

  “能念的大多都会写,只不过写的不好,怕叫先生笑话。”

  想透了这一层,胤祺更是一口一个先生地殷勤叫着,直引得张英不住抚须浅笑,欣慰地点了点头又道:“阿哥如今年纪太小,笔力不稳也是正常,不必太着急——这里就有笔墨,阿哥可否写几个字给老夫看一看?”

  胤祺瞄了一眼不远处坐得笔直仿佛心无旁骛的太子,实在不想再招惹什么风头,却又实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乖乖地应了一声,一边在心里琢磨着日后大不了弄出个类似伤仲永的故事来,假作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半截天才,一边认命地从一旁的笔架上挑了一支九紫一羊的毛笔,饱蘸了墨汁在纸上一笔一划地默着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