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容氏子[穿书]_作者:封玖(162)

  若是大魏海上战力不俗,定不会这般憋屈。

  容奚闻言笑道:“如此倒是两全其美。”

  两人细聊片刻,容奚忽道:“顺王是否擅游水?”

  若顺王惧水,那还如何乘船出海征战?

  “游水而已,即便他不会,为能出海征战,定会迅速学成。”秦恪调侃一句。

  转眼八月至,金桂飘香,田野间溢满丰收喜悦。

  苞米此时也已成熟,容奚自留一些苞米,其余皆运至锦食轩。

  他选取二十支苞米,吩咐刘和蒸熟,其余皆留作种子。

  苞米尚在蒸笼时,便已香飘半里。

  刘子实正添柴加火,整个人沉浸于甜香之中,努力咽下涎水。

  不仅仅是他,就连容连也无心读书,馋虫涌动。

  此味不曾嗅过,可一旦出现,便俘获人心。

  当晚,人手半支苞米,俱啃得干干净净,却丝毫不觉满足。

  就连容维敬,也因苞米香甜之味,神色舒畅许多。

  何氏掰下苞米粒,送入他口中,他缓缓咀嚼,只觉甜到心里。

  经陈川谷医治后,容维敬双腿虽无法动弹,口齿却清晰不少,亦可缓慢咀嚼食物。

  “此物从何而来?甚是美味。”

  他如今吃食皆在主院中,从不去正堂,只因见到容奚几人,病情许会加重。

  何氏不知是否该提及容奚,面上有几分犹疑。

  “为何不回答?”容维敬恼问。

  何氏柔柔一笑,道:“此物名为苞米,乃大郎所种。”

  容维敬忽停下咀嚼,垂首沉默半晌,就在何氏忧其恼怒之际,他竟咽下苞米,问:“苞米亩产如何?”

  何氏笑答:“听闻不错。如今镇上百姓俱感激大郎,大郎提出分渠之法,制出磷肥,今年濛山县大丰收,沈明府赞扬大郎功绩……”

  “行了,”容维敬皱眉斥道,“苞米。”

  他示意何氏继续喂食。

  何氏遂不再多言,专心喂其苞米粒。

  当濛山县粮产上报朝廷后,户部官员皆惊讶无比。

  虽濛山县粮产总量不算多,但与其往年相比已超出数倍,与同等县城相比,濛山简直如一匹黑马,遥遥领先。

  其粮产堪比数县之和。

  当初沈谊上书朝廷,表修建沟渠时,户部因秦恪护持濛山县,遂决定拨款。

  未料,一小小县城,竟当真出人意料。

  莫非那分渠之法当真成效卓著?

  然有人提出质疑,言濛山县令谎报粮产。濛山多丘陵山峦,沃土并不多,粮产如何能突然提升?

  沈谊任期将至,虚报粮产可为其履历添墨加彩,届时更易升迁。

  此番阴谋论浇灭户部尚书心中灼热,他思虑良久,遂遣人秘密前往濛山县,查明真相。

  沈谊尚不知朝廷动静,他正诧异看向容奚。

  “少卿之意,是为修建道路?”

  修路非小事,沈谊并不敢随意应答。

  “沈明府应知,如今濛山不比从前,军器监建于此地,濛山成战略要地,”他缓缓笑道,“他日遭受敌袭,军器因路途不畅难以送出,届时贻误军机该如何?”

  濛山县道路坑洼不平,若逢雨日,路面泥泞不堪,车马常深陷其中,大大降低运输效率。

  沈谊心中一惊,他小心看向一旁秦恪,见秦恪听从容奚之言,遂道:“修路颇耗人力财力,县中财政不足,下官有心无力啊。”

  “今年县中丰收,县中应有余钱罢?”容奚慢条斯理道,“且农闲将至,百姓无事可做,不妨雇佣百姓做工,届时百姓可得工钱,道路亦可成。”

  他见沈谊还欲反驳,继续道:“至于财物,县中诸多富商大户,若人人皆捐献一些,何愁财物紧缺?”

  “容少卿所言极是,然富商大户如何愿意捐献财物?”

  容奚笑道:“此事交予我,沈明府莫非不愿政绩上再添上一笔?”

  修路乃造福百姓之事,且可惠及后代,此番功绩沈谊自然想要。

  “得郡王与少卿作保,下官焉有拒绝之理?”沈谊笑呵呵道。

  若再不同意修路,岂非不知好歹?

  事已敲定,容奚与秦恪离开县衙,往锦食轩而去。

  方踏入锦食轩,两人便闻苞米香甜之味。

  苞米如今稀缺,卖价昂贵,唯极少数富裕之人,才愿意买一小截品尝。

  一来是品尝苞米之美味,二来是享受他人艳羡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