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居于水岸,刘子实食鱼甚多,然皆由刘和烹调,味道嘛,只能说尚可入口。
从未有哪次,灶房的香味如现在这般,令他飘然不知身处何方。
鱼肉蒸熟摆盘,容奚浇洒烧香热油,置备好的葱丝、姜丝、胡荽于其上,一道风味十足的清蒸鲫鱼新鲜出炉,就连见过些许世面的刘和都不禁口唇翕动。
霸道的香味让刘子实双目通红,他神思不属煎着面饼,目光总飘向盘中美味。
但容奚对此却存遗憾,若加红椒,色味必更鲜美,然大魏并无红椒,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晚,三人就几条鲫鱼,啃食数片煎饼,吃得满嘴流油,腹撑难耐,相当满足。
“刘翁,冬日可燃炭?”容奚艰难捧腹,于廊下散步消食。
刘和正修复破落窗纸,闻言叹息一声。
“郎君,临溪不比京城,炭贵难买。”
他话未说尽,容奚已明其意。
容尚书铁了心要给容奚难忘教训,除去带来的几大箱书籍,连一枚铜板都没给他。
除刘和月例,祖宅并无其他进项。三人口粮,仅凭他微薄月例,根本无法承担,更遑论烧炭取暖。
养病的数日里,容奚已翻阅魏国历史及地理相关书籍,作为高级研究员,他的记忆力远超常人,过目不忘于他而言并非难事。
书中言及,青州濛山县盛产黑石,可燃。
煤矿富饶,在时人眼中无甚出奇之处,但于容奚而言,当为无价之宝。
大魏少用黑石,其缘由,许是黑石挖采等生产成本过高,令黑石之价居高不下。
能用得起黑石的,唯皇室与极少数的达官贵人。
且其燃煤,多为煤球或煤块形状,燃烧效率低,倘能改进,定会翻天覆地。
“刘翁,镇上可有卖炭商?”
刘和以为他欲买炭取暖,将窗纸贴好,回道:“镇上无,县城倒有一处。”
卖炭商所卖,多为木炭,比黑石便宜许多。唯少许黑石,作为礼物送予官府之人,以此谋通关系,受其庇佑。
当然,容奚打听这些,非为买炭。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文啦~大大们继续支持呀~
作者是文科生,作死开这题材,若涉及专业领域知识有误,求轻拍~
主角拥有的是金身,不是金手指哈哈哈
第2章
因七日之约,姜卫平闭门造器,不见外人。
可这外人,不包括胡玉林。
“守原,我敲了许久的门,若非恰逢姜娘子归来,恐连你家门都不得进。”
姜卫平令学徒将器淬火,抬眼看向门外的青年男子。
绢衣长衫,发束葛巾,面容俊秀,双目狭长,眼尾略微上扬,唇角不自觉往一边翘起,见姜卫平,笑容真诚。
好友至,姜卫平只好抛却手中活计,以巾拭汗,并吩咐学徒几句,领胡玉林行至正堂。
姜娘子适时奉上茶饮,捧些寒具置于案上。
“胡兄,阿兄,用些茶水撒子。”
姜娘子爽利开朗,着布衣襦裙,发髻素朴,唯木质流云簪斜插入髻,无鲜妍丽色,却清新素雅。
她微微一笑,落落大方。
胡玉林心中顿生惋惜。待其离去,他不禁慨叹一声:“姜娘子兰心蕙质,容颜不俗,那蠢奴实在眼瞎。”
在姜娘子曾被退婚一事上,姜卫平不欲多言。
他与亲妹皆超大魏法定婚龄,依大魏律法,每岁需上缴罚钱六百,除此以外,并无其他糟心之事。
成婚与否,全凭自己喜好。
“你来寻我何事?”
胡玉林知其性子,便收敛废言,正色道:“冬日来临,我需挖采黑石,顺道见你。”
他是濛山县卖炭商独子,日后家业皆由他承,当需熟悉事务,遂被其父遣来挖煤。
煤田位于临溪镇以西,他途径姜氏铁铺,便来会会好友。两人同窗几载,情谊深厚,不因姜家变故而有所改变。
“那你还不速去?”姜卫平惦记新器,对挖煤之事不感兴趣。
胡玉林捻起撒子,置嘴边咬下,边嚼边道:“姜娘子手艺着实不错,你也吃些。”
寒具用蔗糖撒匀,又脆又甜,香酥并存,食后饮茶,惬意无边。
两人极为熟稔,于礼节上并不严格遵循。胡玉林双腿盘于身前,斜歪凭几,姿态风流潇洒,伸手将漆盘推向姜卫平。
“方才见小徒手中器物,颇为新奇,实在想不出作何之用,”胡玉林执盏蹙眉,“你哪来的稀奇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