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重生 > 宁为长生[重生]_作者:谢亦(284)
当此火烧眉毛之际,江南却传来噩耗,更是雪上加霜。
扬州,广州,荆州三州是大靖国税最重的三处来源,扬州荆州是粮仓,广州则是商铺林立,若发生灾qíng损失就不会小。
而今岁南部多雨,水涝频发,扬广两州同时受难。受灾最重的几个郡县甚至连已经结穗的粮田都被大水淹了gān净,已是颗粒无收。更不说受难而死的百姓和被淹的财帛房屋,更可怕的还有水患带来的疫病,一时之间民生不济,人心惶惶。
贞元皇帝第一时间拨放赈灾银两粮食,又派出锐王,霖王两位皇子前往杨广一代主持赈灾事宜,太医院的医丞也派出过半,但就算如此,灾qíng仍在蔓延。
**可避,天灾难挡。
受灾郡县的百姓哀鸿遍野,嚎哭声屡屡将雨声盖过,但不论怎样祈求都无法挽回老天爷的心,泼天大雨仍在继续。
大靖上下无不为之忧心,如此过了小半个月,朱定北便听祖母说起捐赈灾银的事qíng。
“不是已经jiāo过一次了吗?”
朱定北疑惑,每逢灾祸世家捐赠银两是惯例,但那些钱比起赈灾的数目来说并不算什么,只是尽到一份心意。连番捐赠的事qíng却从未听说,大靖朝缺什么,也不可能缺银子啊。
老夫人压低声音道:“是太后娘娘的懿旨。”
她的语气忧心忡忡,就是她这样的妇道人家也知道这一次老天发了大怒,这场灾难没那么容易度过。
朱定北皱了皱眉头,直到向宁衡提起,才确认,国库真的缺银子。
“怎会到如此窘迫的境地,难道皇帝把钱挪为私用了?”
他是真的想不通,户部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被记录在案,每年都会留出三成防备天灾,除非有人动了这笔钱,否则绝无可能缺银子。
宁衡顿了顿,才道:“没有,是铸银出了问题。”
“什么意思?”
“有人把应灾的钱偷换成了劣银。”
宁衡的语气很淡,但却让朱定北惊得瞪大眼睛,半晌才找回声音道:“……怎么没有传出一点风声来?”
劣银!
并非是品相极差的银子,而是外表镀银内里其实以石粉和铜掺杂成同等重量的假银。
先帝年间便有人将劣银充作银两与人易货,正因为它以假乱真的手艺连最jīng明的商户也没有看出不同来,知道过了两年后某一个商户发现银两“蜕皮”才揭发劣银的存在。在此期间劣银在市面上大肆流转,足足有三百万两劣银通散在洛京之中!
朝廷为了安抚受损重大的商户,以十两劣银兑换一两银子以补偿商户。饶是如此,不仅让朝廷损失重大,那些商户的资产也大幅度缩水,只能将产业转卖他人。
这才当时也是轰动朝野的大案,如今还未过三十年,竟然有人故技重施,甚至把手脚伸到了国库的存银上!
当年流通出来的可都是碎银子,绝不会有人再打碎兑换碎银。而国库里的银子,那都是大元宝,且每个月底都会有户部专人盘点。看来过了三十年,制造劣银的手艺也jīng进到如此地步了。
朱定北惊得脑子都僵住了,能gān出这种事的人何止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根本不要命了!
但不等宁衡回答他所问的问题,他就已经想到了答案。
是啊,眼下平州大乱连连败战,杨广二州灾qíng严重,东南两境乱成一锅粥已是民心浮动。西北两地的羌敌和匈奴也在虎视眈眈,如果这时候泄漏存银被盗换,大靖国库空虚的事实,结果不堪设想!
朱定北拧起了眉头,接连问道:“皇帝准备怎么做?存银的去向有眉目了吗?”
宁衡:“开私库。”
对于下一个问题,他却给了否定的大案。
朱定北腹诽,能gān出九族十族都不够砍头的大罪来,肯定得把手脚擦gān净,找死的才会留下蛛丝马迹。
皇室的私库,等闲时候是不开的。
不到国家危难之际,不到万不得已,私库都不会被动用。贞元皇帝在这个时候动用私库,可见已经是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原本这件事最后结局不论如何,户部尚书都脱不了渎职的罪责,他倒霉定北却一点都不高兴。正如那笔存银消失时的悄无声息,要找到它又谈何容易?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gān出这种事来?而这笔钱最终又流向了哪里,被人用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