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长生[重生]_作者:谢亦(408)

2017-01-16 谢亦


朱征北则道:“阿爹,匈奴和羌族时刻都对咱们虎视眈眈,就像让大靖裂土而分。但咱们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对他们出手瓜分他们的地盘?打仗谁还讲究礼义!再说了,开疆扩土才是我们军人该做的,不然以咱们大靖现在的格局,再不动弹迟早要乱”

不是所有人都和朱家军一样没有野心,那些内州兵,没有对上外敌,就像添内乱。这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为像李家军那样的想要谋夺天下的野心之辈的走狗呢。

再不给这些内州军找点事做,让他们尝点苦头,他们闲下来就该为祸乡里了。

对于朱定北的建议,他十分赞同。

打仗怕什么?就算他们不主动开战,那边境的百姓就不用受苦了?

错!

他们现在正在受战乱之苦。区别只在于,发起战争的人。

边境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忍受了这么多年外敌qiáng加在头上的流离之苦,他们心中难道就没有反抗之意吗?要是大靖主动灭了这些欺凌在他们头上的敌人,那才叫拯救他们呢。

再说什么劳民伤财,反正这些士兵不打战,大靖都得养着,既然粮饷供应的份额都在那里,让这些人上战场还是把这些人喂饱了当大爷,该如何取舍一目了然。

朱振梁张了张口,没再说反对之词。

朱征北则担忧道:“就是不知道皇帝有没有这个魄力了……哎,不过这件事由咱们提出来,皇帝就是心动恐怕也不想办。”

朱定北闻言笑了。

当然不是由朱家军提出来,为朝廷分忧解难的自有人在,何必他们越俎代庖呢。

第184章 五方攻入

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室私库钥匙被追回后,宫中开始人心惶惶,并非因为这些背地里的事qíng,而是因为一场传染xing极qiáng的豆症。

等到豆症的风波平息,宫中的新老太监宫女不幸丧生在豆症下的人并未引起他人注意,他们被宫中一品淑妃阮氏之死吸引了全部的目光。朱家人却为之松了一口气,他们没jīng力同qíng别人,万幸的是,朱家贤妃因早早闭锁宫门的缘故没有被病症殃及,而在豆症结束之后,皇帝亦开恩解了她的禁足。

朱定北为姑姑的安全而高兴,但一品淑妃之死,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宁州阮氏主宅中查出了劣银,随后阮氏嫡族尽丧生于蛮族之手,越被放在表面上的人朱定北越没放在心上,他原以为阮氏不过是被李党利用的人,没想到最后查出来第一条大鱼竟然是阮淑妃。

宁衡对他道:“不论阮氏是否与劣银之事有关,皇帝被下的毒确实是假以她手。”

朱定北惊讶,“莫非是大皇子等不及了?”

这不应该啊,皇帝正值不惑盛年,大皇子还不到二十五岁,且现在在朝廷六部的实权中势单力薄,背后也没有母族撑腰,就算把皇帝毒死了,受益的人也不会是他。如果不是因为党争或是私qíng的缘故,那么淑妃这么做的原因泰半就是为了李党这一次惊天的计划。

“阮氏一族在宁州积威极深,斩糙未除根,并非没有青山再起之日。不过阮府中的劣银并非他们栽赃陷害,想来是他们……”

“已经成了李党的弃子。”

朱定北接过宁衡的话,搓着指骨自言自语道:“为何?阮家应该是一个得用在他们掌控之中的棋子,会是什么冲突让他们放弃阮家呢?”

宁衡未语,他知道朱定北会找到答案。

果然,不久后朱定北的眼睛便亮了起来,“是了,羌族和匈奴还是西南边上的盘越掸国都不是小觑之辈,李党同他们合作,大靖裂土而分后,宁州势必成为南蛮或是羌族的囊中之物,阮氏应该是看出这个用意所以不予配合,这才受到教训。怎么,宫中的阮淑妃反而这么听话,是她不知道家族不愿合作的立场,还是她真的相信等皇帝死了以后,大皇子会是李党拥护上位的皇帝?”

这也未免太蠢了吧。

说到底,皇帝没有偏宠后宫女子,阮淑妃这些女人在后宫中的地位大多都是靠家族撑起来的体面。

母族都死光了,她一个久居深宫的妇道人家拿什么同别人讲条件,若是相信同谋会信守诺言因此义无反顾,就太天真可笑了吧。

宁衡笑道:“能让世家女子奋不顾身的,除了为母则qiáng,自然还有另一个原因。”

朱定北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